Page 220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220

1242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6 月











































                                         图 8 第 5 阶段斜坡深层变形与表层宏观变形的关系分析
                   Fig. 8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Deformation and Surface Macroscopic Deformation of Slope in Stage 5

                坡脚隆起的正向位移。坡面点位 7 的累积位移量                          3 斜坡表层的宏观形变与内部破裂
                为 143.9 mm,点位 4 的累积位移量为 153.1 mm,
                                                                     变形的配套耦合关系
                为变形累积最大点位,大位移区域主要集中在坡
                体表部。                                                 推移式堆积体滑坡从开始出现变形到最终
                     5) Ⅲ 3 剧烈破坏阶段[77g,80g]                      失稳破坏,一般需经历稳定阶段、沉降阶段、匀速
                     斜坡变形:滑坡从局部变形发展到整体失稳                         变形阶段、加速破坏阶段、匀速破坏阶段以及剧
                阶段。坡顶后部土体沿裂缝逐级向下错动,并相                            烈破坏阶段共 6 个阶段,总结土质滑坡变形演化
                继在后缘出现多级弧形拉裂缝和下错台坎,主滑                            形式与宏观形变特征的关系如下:(1)稳定阶段
                壁形成。坡脚前缘临空条件不好在滑移过程中                             及沉降阶段:斜坡整体稳定,表层宏观和内部细
                受到模型箱的遮挡,所以在模型箱边缘堆积。陷                            节均无明显形变,时间-位移曲线变化微小;(2)匀

                落槽形成,多级台坎出现,最终滑面迅速贯通,短                           速变形阶段:宏观上坡顶拉裂缝发育、坡脚轻微
                时间内坡体完成滑动。                                       前移,内部细节裂缝向深处发展,滑动面由后向
                     速率云图:潜在滑动面明显,速率云图显示滑                        前发育,时间-位移曲线变化幅度稳步上升;(3)加
                坡强变形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滑坡中后部,证明该                            速破坏阶段:宏观上坡顶裂缝贯通、多级台坎形
                堆积体模型属于典型的推移式滑坡。该阶段,滑                            成,两侧雁型裂缝出现,坡脚轻微隆起,隆胀裂缝
                移面贯通,斜坡整体失稳破坏,坡顶点位 10 的累积                        发育强烈。滑动面已经出现,并且有坡顶与坡脚
                位移量达到 206.6 mm,坡面点位 7 的累积位移量                     两头向中介扩张的趋势;(4)匀速破坏阶段:两侧
                为 211.2 mm,点位 4 的累积位移量为 227.1 mm,                雁型裂缝持续发展,坡脚剧烈隆起,并发生前移,
                为变形累积最大点位。其变形规律为坡体下部位                            隆胀裂缝数量变多,宽度加剧,同时内部主滑带
                移相对平缓,其位移累积量远小于坡顶和坡体中                            形成;(5)剧烈破坏阶段:圈椅状地貌出现,主滑
                部,大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坡体中上部。                               壁形成,坡脚处应力集中,鼓起强烈,此阶段内部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