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225
第 50 卷第 6 期 张明钰等:堆积体滑坡内部变形与表层宏观形变特征的对应耦合关系及其应用 1247
4.2.2 贡伙村滑坡历史变形演化阶段分析 迹象。经观测,坡体左侧的次级滑坡地表变形明
本文通过谷歌地球收集了贡伙村滑坡 2021- 显,后缘裂缝已圈闭,多级台坎发育,两侧冲沟包
01-18 的卫星影像,如图 12(a)所示。根据图像进 围坡体。根据滑坡离心机试验得出的地堆积体
行遥感解译,对贡伙村滑坡进行分区:(1)相对稳 滑坡内部变形演化形式与宏观形变特征的对应
定区:该区域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发育 3 条冲沟, 图谱,判断该次级滑坡为推移式堆积体滑坡,并
贯穿整个坡体,变形区域主要位于冲沟及公路附 已处于Ⅲ 2 匀速破坏阶段,极易进一步发展,引发
近。(2)局部垮塌区:坡体形态呈凸字形,该区域 滑动导致整个坡体的失稳破坏。
为居民住宅耕种区,人类活动明显。前缘挤压沟 4.2.3 贡伙村滑坡变形阶段验证
道,坡脚有多处小规模垮塌,内部有小规模溜滑, 为了对上文判断的滑坡所处变形阶段进行
其余位置无明显的大规模变形。(3)强烈变形区: 验证,本文利用 Stacking-InSAR 技术对贡伙村堆
后部有一陡坎,沿东北-西南方向发育。该区域内 积体区域的 SAR 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升
有 一 处 次 级 滑 坡 ,左 右 边 界 分 别 为 左 右 两 条 冲 轨、降轨两组干涉影像,结合现场调查进行解译。
沟,平面形态呈圈椅状,后缘发育四级下挫陡坎。 Sentinel-1 卫星由 A/B 两颗极轨卫星组成,每 6 天
该区域前缘由于流水冲刷导致局部小规模溜滑, 可对整个地球进行一次成像,本次研究共采集升
坡内明显变形区域集中在两条大的冲沟附近。 轨影像 409 景,降轨影像 308 景,解译得到年均形
贡伙村滑坡整体稳定,坡体并无明显的变形 变速率如图 13 所示。
图 13 贡伙村滑坡年均形变速率
Fig. 13 Deformation Velocity Rate of Gonghuocun Landslide
解译结果表明,降轨识别效果相对更显著, 4.3 归纳推移式滑坡的影像识别标志
滑坡整体未见明显滑动,由于滑坡向前推挤,坡 红壑岘滑坡经历了从活跃到停止再到重新
体前缘出现局部鼓胀滑移导致变形区主要变形 活跃 3 个阶段,其后缘裂缝发展丰富,滑坡强变形
部位为坡体中前部,集中于坡内两条长大冲沟之 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滑坡中后部,分析比对表 1 发
间和附近区域。经野外调查发现坡体中前部的 现,红壑岘滑坡处于Ⅲ 1 加速破坏阶段但变形速率
变形是由于切坡修建公路,坡体稳定性降低,导 逐步变缓,并趋于稳定,同时由于坡体前移导致
致多处发生局部范围的垮塌,灰绿色基岩出露。 坡体剪出口附近出现大量小垮小塌,覆盖滑坡整
次级滑坡的 InSAR 解译结果符合离心模型试验 个中前部。贡伙村堆积体整体处于长期蠕滑状
中表 1 提出的Ⅲ B 阶段的速率云图模式图,可以初 态,坡体整体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滑坡向前推挤,
步判断贡伙村滑坡处于加速破坏阶段早期,并具 坡体前缘出现局部鼓胀滑移导致变形区主要变
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贡伙村滑坡为推移式滑坡, 形部位为坡体中前部,坡体后部较为稳定,前中
变形区主要发生在斜坡右后部次级滑坡处,此阶 部的次级滑坡后缘拉裂缝已经贯通,结合 InSAR
段坡体表层宏观特征主要表现为张拉裂纹进一 解译的结果,次级滑坡已处于Ⅲ 2 匀速破坏阶段。
步发展成张拉裂缝,长度延长深度增加,坡脚前 综上,本文所得的堆积体滑坡内部变形演化
移,破裂面产生并向下发育,坡体前缘出现鼓胀 形式与宏观形变特征的对应关系图谱对利用光
和小型垮塌。 学遥感解译滑坡,判定滑坡所处阶段具有一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