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21

第 50 卷第 6 期       甄   杰等:面向应急通信选址的增强卷积神经网络山顶点快速提取方法                                  1043


                gency communication nodes to help comple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ployment of communication nodes
                for emergency rescue, and to protect the regional communication smooth.
                Key word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siting; summit point extrac‑
                tion; signal coverage; viewshed analysis

                    在地震、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重特大                         行了改进,提出特征显著度进行结果修正,提高
                自然灾害发生时,道路、电力和通信往往遭到严                           抗噪能力。文献[6]重点讨论了 DEM 的分辨率
                重破坏形成“三断”情况,受灾区域会形成信息孤                          以及邻域分析窗口大小,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窗口
                 [1]
                岛 ,严重阻碍应急救援通信指挥决策。在公共                           大小,无法实现定量化。文献[7]通过采用封闭
                通信网络中断时,应急通信保障部门的首要任务                           等高线设置最大起伏度阈值,但依然存在伪山顶
                是快速选择适合的地点作为临时通信节点,派遣                           点和山顶点丢失情况,阈值的主观性影响了提取
                通信力量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并搭建应急通信网                            结果。文献[8]提出通过确定山体范围并利用坡
                络,保障现场与后方的通信畅通。为了获得较好                           向 特 征 提 取 山 顶 点 ,但 依 然 存 在 山 体 范 围 主 观
                的信号传播条件和尽量大的信号覆盖区域,通常                           性、约束条件不够明确的情况。文献[10]首次提
                选择地势较高并且易到达的山顶区域布设通信                            出反地形 DEM 概念,山顶区域反转为汇水区域,
                节点。但是如何筛选易到达、易架设的山顶点,                           利 用 水 文 分 析 计 算 汇 水 中 心 从 而 提 取 山 顶 点 。
                并且通过优化算法选择达到预定通信覆盖率和                            文献[11]提出了一种结合热点分析聚类和改进
                通信质量的最优通信节点数量等是应急通信指                            的八连通提取算法,能够克服低精度和虚假山顶
                挥调度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中                            点等局限性,快速准确地提供了山顶点的位置与
                国省、市、县各级通信保障队伍的现场指挥员普                           高程。
                遍缺乏基于高精度数字地形数据和人工智能结                                栅格数据格式与神经网络所用数据结构存
                合的筛选手段进行应急现场通信节点的选址分                            在相似性,但其本身连续变化的特点使得山顶区
                析和决策。                                           域的特征并不突出,直接使用 DEM 作为卷积神
                    数字地形特征要素是反映地貌形态的空间                          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基
                分布的矢量要素,点、线、面三要素构成了反映真                          础数据提取山顶点将产生极大的困难。因此,本
                实地貌空间形态的基本框架。地形特征点主要                            文将使用 DEM 为基础数据,设计一种新的数据
                包 括 山 顶 点 、裂 点 、径 流 节 点 、沟 头 点 、鞍 部 点           集,通过采用等高线和坡面、坡向融合的方式制
                 [2]
                等 。地形特征点能够直接反映出该位置的地形                           作山顶点特征数据集,提高 DEM 山顶区域的特
                信息与地貌特征,同时还蕴含着该位置周围的地                           征信息,给出适合应急通信节点的山顶区域筛选
                貌变化信息。其中,山顶点是最具代表性与控制
                                                                条件,提出增强更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性的地形特征点之一,主要体现为局部区域内的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ast‑
                                 [3]
                高程极大值位置点 。山顶点通常四周开阔、具                           er R-CNN)算法模型完成山顶区域的快速定位,
                有良好的信号传播条件,在满足易到达、易部署                           运用局部极大值方法完成山顶点的精确化提取,
                的前提下,可作为优选的通信节点布设位置,增                           为重特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应急通信网络快速
                强信号覆盖率和通信质量。                                    搭建和高质量通信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实际提取山顶点时可能存在模糊性,并且提
                取精度与高程、坡度、区域范围联系紧密,在地貌                          1 研究区概况
                特征复杂、地势起伏较大的环境中,山顶点难以
                精确量化。因此,针对山顶点的提取与分析,学                               本文研究区域聚焦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
                者 们 以 数 字 高 程 模 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及 其 周 边 20  km 辐 射 范 围 ,地 理 坐 标 为 102°
                DEM)为数据基础提出了解决方法,主要从地表                          41′E~102°54′E,30°18′N~30°29′N,地 处 四 川
                            [4]
                                                         [7]
                水流模拟分析 、断面高程极值              [5-6] 、邻域分析 、       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关键部位,隶属龙门
                几何形态特征分析         [8-9] 、正反地形提取分析      [10] 等 5  山构造带中南段。在地貌特征上,研究区属典型
                个方面开展研究。文献[3]整体提取分析结果较                          的高山峡谷地貌区,呈现强烈的地形切割特征,
                好,但其设置参数过多,效率偏低,对平坦区域分                          海拔 806~3 278 m,最大相对高差达 2 472 m,地
                析较弱。文献[5]对常用的断面高程极值方法进                          形坡度多超过 35°。该地区发育有典型的地震-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