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22
1044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6 月
坡-泥石流灾害链,具有灾害类型齐全、成生关联性 有典型性,可为同类型地貌区的应急通信山顶点提
强、复发周期短等特点。以该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具 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区概况如图 1所示。
图 1 研究区概况
Fig. 1 Overview of the Study Area
2 应急通信山顶点特征数据集 以 栅 格 为 单 位 保 留 等 高 线 闭 合 、连 通 的 数 据 特
征。坡向 0°~360°范围重分类代表 8 个地理方向,
2.1 特征数据集构建 并将坡向数据融合到栅格等高线数据中,将山顶
DEM 数据与传统图像数据的格式具有相似 区 域 地 形 变 化 可 视 保 留 ,丰 富 地 形 特 征 。 对 高
性,将栅格单位对应像素单位、高程值对应像素 程、等高线、坡度进行极大极小标准化,将其映射
值,就可以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对 DEM 数据进行 到[0,255]内,映射情况如表 1 所示。将标准化数
处理,图像数据为三波段格式,能够突出表达图 据进行波段融合得到山顶点特征数据,山顶点特
像内容特征,而 DEM 数据的栅格属性只表达高 征数据制作流程如图 2 所示。
程值,特征信息不够突出,难以进行精确目标检
表 1 数据分类映射
测。在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程值相同,且每条等
Table 1 Data Classification Mapping
高线间的高差相同,山顶区域在等高线数据中表
数据 映射前 映射后
现为最大封闭等高线,内部再没有其他等高线,
−1~22.5 1(北)
且高程值高于周围等高线;坡度是 DEM 数据内
22.5~67.5 2(东北)
一定区域高程值变化比率的量度,通常使用 0°~ 67.5~112.5 3(东)
90°表示,山顶区域边缘坡度较大,而内部区域坡 112.5~157.5 4(东南)
度逐渐变小;坡向表示该区域高程值改变量最大 坡向/(°) 157.5~202.5 5(南)
的方向,使用 0°~360°范围重分类表示 8 个地理方 202.5~247.5 6(西南)
247.5~292.5 7(西)
向,山顶区域为坡向变化最丰富的区域 [12] 。为了
292.5~337.5 8(西北)
丰富地形特征,本文采用高程、等高线、坡度、坡
337.5~360 1(北)
向数据融合构建山顶点特征数据集。 高程/m 1 971~5 914 0~255
高 程 值 直 接 反 映 一 定 地 形 特 征 ,不 需 要 处 等高线/m 2 000~5 800 0~255
理。将等高线数据格式由矢量转换为栅格格式, 坡度/(°) 0~90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