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26

1048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6 月

                练,提高识别训练效率,从而提高识别精度。                             计算如下:
                3.3 山顶点提取                                                            ( ê ê ê éZ 11  ⋯  Z 1j ù ú ú )
                                                                                      ê
                     使用训练后的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预测,研                                  Z ( )  = MAX ê ⋮  ⋱   ⋮ ú ú ú ú  (3)
                                                                                      ê
                                                                           i,j
                                                                                      ê ê
                究区域尺寸与训练数据尺寸相同或小于时为小                                                  ëZ i1  ⋯  Z ij û
                区域,反之为大区域,小区域可直接预测和提取,                           式中, Z ( i,j ) 为区域内高程最大值,即山顶点; Z ij 为
                大区域与训练数据尺寸相差过大时直接预测效                             i × j 范围内某坐标下的高程值。
                果并不理想,为了能使其预测与提取效果更加精
                确,本文以大区域为例,展现其处理方法。
                     使用滑动窗口将大区域裁剪成与训练时数
                据相同尺寸的小区域分别预测。在预测过程中
                存在部分山顶区域被裁剪分开的情况:(1)分开
                各部分均被识别成山顶点;(2)分开各部分均未
                被识别成山顶点。在所有区域预测完成后进行
                坐标转换与合并,形成大区域预测结果,并针对

                以上两种错误情况分别进行合并与标识,如图 8
                所示。得到大区域的正确山顶区域预测框后,将
                标框映射到原始 DEM 数据中,运用局部极大值
                方法计算标框内区域的高程矩阵,进行山顶点提
                                                                                图 8 大区域处理
                取,并记录山顶点坐标,最终得到区域内的山顶                                      Fig.  8 Large Area Treatment
                点集合,流程图如图 9 所示。区域内高程最大值

















                                                     图 9 山顶点提取流程图
                                              Fig.  9 Flowchart of Peak Points Extraction


                4 实验与分析                                          准确具体,并能够明显区分大、中、小 3 种山顶区

                                                                 域。使用滑动窗口将 DEM 数据裁剪为 512×512
                4.1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尺 寸 栅 格 数 据 制 作 数 据 集 ,裁 剪 区 域 重 叠 度 为
                     训练用样本特征数据集使用四川省及周边                          20%。如果裁剪尺寸不满足 512×512,则使用填
                山区 DEM 数据,数据源自地理空间数据云发布                          补灰条的方式使其满足条件,共计 1 504 张。
                的 ASTER  GDEM  V3 数 据 集(http://www. gs‑              预测使用四川省雅安地区 20 km 山区 DEM
                cloud.cn),初始数据为 30 m 分辨率,通过插值算法                  数据,因预测范围较大,使用滑动窗口将 DEM 数
                分别生成 20 m 和 10 m 分辨率数据,并生成 200 m、                据同样处理为 512×512 栅格,对小区域分别进行
                100 m、50 m 的等高线数据,通过制作不同分辨率和                     预测,得到带有预测山顶区域的结果后,根据像
                等高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 10 所示。图 10(a)                     素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将预测山顶区域与小区域
                使用 30 m 分辨率和 200 m 等高距时山顶区域边界                    进行合并,得到整体预测区域预测情况。针对部
                模糊,损失较多细节特征;经过图 10(b)的改进后,                       分裁剪边缘的山顶点区域会被分开的情况,对裁
                细节更为丰富;最终使用图 10(c)中的 10 m 分辨率                    剪边缘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山顶点区域,将不计
                和 50 m 等高距,细节特征最为丰富,区域边界更加                       入对比分析中。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