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139
第 50 卷第 6 期 姚立伟等: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生成式编制方法 1161
术的发展为提升 LLM 的决策可控性和任务执行 和所需资源的协调性。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
效率提供了新的路径。智能体是一种具备自主 系到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灾害发生
感知、推理决策与任务执行能力的智能系统,能 后应急响应的精准度和执行力。
够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响应策略,而工作流则
1 地震应急预案生成式编制方法
是一种预定义的任务执行链条,通过多次且分阶
段地与 LLM 进行交互及持续的反馈循环来实现
1.1 方法总体框架设计
对 复 杂 任 务 的 处 理 ,从 而 得 到 更 好 的 性 能 和 结
参考传统预案编制流程,结合 LLM、智能体、
果 [26] 。在知识增强的基础上,引入智能体并嵌入
知识库与模板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预案生成
标准化的预案生成工作流,有助于提升任务的响
框架。整体框架如图 1 所示,包含 5 个核心阶段:
应灵活性与模块间的协同效率。
(1)预案生成需求解析:利用 LLM 解析预案的层
综上,本文围绕地震灾害应急预案自动生成
级、类型及地理位置,提取关键信息;(2)风险识
的核心目标,提出并构建了一套融合知识库与智
别:基于解析出的地理位置,智能体通过制定关
能体的应急预案一键式生成工作流。通过明晰
键词从互联网查询该地区的地震灾害相关信息,
的任务分工与信息共享机制,工作流中的不同模 并分析潜在风险类型;(3)可用资源获取:根据预
块在统一流程中高效协作,实现从风险识别、知 案层级、类型及风险类型,从知识库检索适用的
识检索、措施生成到质量评估的闭环式处理,从 保障措施及资源;(4)预案生成与优化:匹配合适
而增强预案生成过程的实时适应能力与整体可 的预案模板,结合知识库检索到的应对措施进行
控性。核心突破点包括:(1)如何在预案制定阶 动态内容的填充,最终生成预案;(5)质量评估:
段准确研判震后面临的主要风险,涵盖地震直接 采用 LLM 及提示词对生成的预案进行评估,并
灾 害 、次 生 灾 害 及 社 会 经 济 影 响 等 多 种 风 险 类 提供优化建议。为支撑该流程的实施,框架还构
型;(2)如何确保所生成的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 建了相应的地震应急知识库(存储风险类型、保
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根据风险匹配科 障措施、资源需求及资源提供机构)和预案模板
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并确保措施与措施执行机构 库(提供结构化预案模板)。
图 1 地震应急预案智能生成工具整体框架图
Fig. 1 Framework for Intelligent Generation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