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140
1162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6 月
1.2 应急预案体系梳理及模板库构建 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哪些内容是固定的
1.2.1 预案体系梳理 静态信息,哪些内容需要根据灾害情境进行动态
地震应急预案作为专项应急预案的一部分, 填充,同时识别部分需要人工干预的内容,以确
是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针对地震灾害制定的标 保预案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准化响应方案,旨在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 在静态部分,模板涵盖法律法规依据、应急
高效、有序地展开应急行动。中国的地震应急预 指挥体系、灾害应急响应等通用信息,以保证预
案 体 系 按 照 行 政 层 级 进 行 划 分 ,包 括 国 家 、省 、 案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在动态部分,模板
市、县(区)、乡(镇)、街道基层等不同级别,各层 需要根据地震造成的风险、预案层级、资源需求
级预案之间既存在指导与约束关系,又需要在执 等要素进行实时填充,因此必须结合知识库进行
行过程中保持协调 [27-28] 。其中,国家级地震应急 智能匹配,以生成符合灾情的应急措施与行动方
预案主要负责制定总体性方针和跨区域应急机 案。此外,部分信息如预案负责人、指挥机构具
制,强调统筹指挥、资源调度与政策支持,并为下 体人员名单、联络方式、任务分工等内容由于涉
级预案提供框架性指导;省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 及人员调整、职能划分等因素,无法通过系统自
区域特征,对国家级预案进行细化,并负责协调 动填充,仍需人工输入和审核,以保证信息的时
省内各市县的地震应对,关注区域联动、重点防 效性和准确性。
护区域和灾害情境适配;市级地震应急预案进一 模板的结构化存储采用 JSON 格式,以便于
步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制定更加细致 解析和动态填充,模板中的动态字段将由工作流
的响应方案,涉及紧急避难、医疗救助、交通保障 根据知识库进行填充,而人工填写字段则通过交
等方面;县级及以下地震应急预案则着眼于基层 互界面由相关人员录入,如指挥单位的负责人、
执行,强调快速响应、社区动员和本地资源调配, 应急联络员、物资调度负责人等关键角色信息均
确保救援行动能够迅速覆盖受灾区域。 需由管理部门确认。通过这一模板设计思路,地
各级预案之间通过信息共享、资源调度与指 震应急预案的自动生成能够实现标准化、灵活性
挥体系的联动形成一体化的响应网络,上级预案 和人工监督的结合,使预案既符合不同级别政府
为下级提供决策支持,而下级预案则需要结合本 的应急管理要求,又能根据具体灾害情境进行优
地情况适应调整,以形成既符合宏观战略,又具 化,确保智能生成的预案能够与实际执行需求相
有针对性的应急行动方案。在这一体系下,不同 匹配,提高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级别的预案在结构、内容、执行方式上存在差异, 1.3 基于知识图谱的地震应急知识库构建
国家级和省级预案侧重战略规划与跨区域协调, 1.3.1 知识图谱本体设计
而市级和县级预案更强调具体行动方案和本地 地震应急知识库的核心是基于知识图谱的
化适配,使得应急响应既符合国家法规,又具有 本体结构,该结构用于存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信息,包括风险类型、应对与保障措施、资源
另外,相较于火灾、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地 需求等信息。知识库采用实体-关系-实体的方式
震灾害预案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次生灾 进行建模,通过构建各实体节点及其关系,实现
害多、预警时间短等突出特点,因此在编制过程 预案相关知识的系统化表达和结构化存储。所
中更加强调“情景构建–响应联动–资源统筹” 设计的知识图谱本体结构如表 1 所示,其中包含 4
的一体化设计思路。例如,地震预案往往需综合 个主要概念类别。风险类别与措施之间的关系
考虑余震、山体滑坡、建筑物次生坍塌、电力中断 定义了在不同灾害情境下适用的响应与保障措
等复杂风险链条,远高于一般灾种所要求的单一 施,措施与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执行应急
风险应对能力。这种复杂性也导致其对响应协 行动所需的具体物资与人力支持,资源与机构之
同 机 制 、资 源 多 级 调 配 与 跨 系 统 联 动 提 出 更 高 间的关系则保障了资源的可获取性与分配优化,
要求。 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响应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1.2.2 模板设计 1.3.2 知识抽取方法
模板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人工分析不同 为 了 构 建 地 震 应 急 知 识 库 ,采 用 基 于 LLM
层级的地震应急预案,提取其核心要素,构建适 提示词的知识抽取方法,从已有的地震应急预案
用于不同层级的通用框架,并基于实际应用需求 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构化存储至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