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1 - 《水产学报》2025年第10期
P. 241
钟伟娟,等 水产学报, 2025, 49(10): 109617
hupehensis) 与芽孢杆菌混合显著提高尼罗罗非 益生菌制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策略,可采用复
鱼体内 β-防御素、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等免疫 合多菌株、联合益生元、酶制剂等策略,发挥
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协同益生效果。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组合、
[81]
益生菌能够上调罗非鱼的抗氧化因子表达, 剂量配比及递送方式,确保其稳定性和规模化
[6]
从而调节抗氧化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植物 应用效果 。
乳杆菌 MR1 的添加促进尼罗罗非鱼 Nrf2 蛋白
4.2 优化益生菌使用方式
表达,也能上调 Nrf2 信号通路中 nqo1、ho1 等
关于益生菌在罗非鱼养殖中的不同使用方
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减弱高碳水饮食诱导的氧
式的益生效果研究相对较少,亟需加强相关领
化应激 。由富硒酵母菌、酵母菌、乳酸菌复
[26]
域研究。间隔投喂益生菌与持续投喂效果相当,
合成的益生菌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的肝脏
[17]
这为降低养殖成本提供新思路 。然而,不同
gsh-px 基因表达水平 [82] 。罗非鱼主要养殖于热
益生菌菌种间隔投喂和持续投喂效果可能不同,
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环境易导致罗非鱼热应
需结合实际优化投喂方案。鉴于此,未来研究
激,从而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有研究表明,
可从多角度深入探讨:考察不同益生菌菌种在
热应激后补充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
间断投喂模式下的定植效率、代谢活性及宿主
短小芽孢杆菌热休克蛋白-70 基因 (hsp70) 表达
响应差异,优化其投喂间隔时间以提高其稳定
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显著提高谷胱甘肽
性及作用效果;针对罗非鱼的不同养殖阶段生
S-转移酶基因 (gst) 和 gsh-px 的表达水平 ,有
[35]
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益生菌投喂方案等,推动
效帮助尼罗罗非鱼抵抗热应激。
益生菌的规范化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4.3 把控益生菌的安全性能
功能性益生菌在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益生菌除具有益生功效外,也会影响养殖
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其中芽孢杆菌、乳杆菌 水体微生物群落,对整个养殖生态造成影响。
等在促进罗非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其生 过量使用益生菌可能导致优势菌群过度增殖,
长性能方面效果显著,还能增强肠道屏障作用, 抑制其他微生物,引发菌群失衡。同时,外源
帮助其抵御外界环境压力,同时增强抗病力和 菌可能干扰本地微生物群落。未来研究可根据
[83]
免疫力,保护其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此 养殖密度、水质参数动态调整益生菌剂量和投
外,酵母菌多用于饲料原料预处理,降低饲料 放频率,并筛选具有较强益生功能的本土益生
中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尽管益生菌 菌,降低生态入侵风险,同时要评估益生菌对
应用潜力巨大,但在罗非鱼养殖中研究和应用 水体微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底泥环境的长期
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菌株筛选标准不一、菌种 影响,制定菌种安全性、产品稳定性等标准。
单一效果较差、使用方案缺乏系统性优化、长
4.4 探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不足及部分益生菌作用
目前研究大多关注益生菌对罗非鱼益生效
机制尚未明确等。为进一步推动益生菌在罗非
果的表观作用,分子机制方面较粗浅,有待深
鱼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未来研究应用可围绕挖
入研究。体外实验实验周期短、干扰因素少、
掘益生菌的协同作用、优化益生菌使用方式、
重复性好,可初步筛选益生菌抗菌活性和研究
把控益生菌的安全性能和探究益生菌的作用机
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其次,培育出特定功能
制等 4 个方面开展。
的突变菌株,关联分析“基因型-表型”,鉴定益
4.1 挖掘益生菌的协同作用
生菌中关键效应分子,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
由于罗非鱼益生菌受到菌种选择、剂量调 未来研究应整合多组学技术、类器官培养等先
控、应用成本及效果持续性等多重因素影响, 进方法,构建更接近体内环境的体外评价体系,
大多数研究成果尚未在大规模养殖实践中广泛 深入探究分子机制 ,推动益生菌在水产养殖
[46]
运用。为充分发挥益生菌益生能力,开发复合 中的精准应用。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