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水产学报》2025年第8期
P. 129

陈浙,等                                                                  水产学报, 2025, 49(8): 089411


                                                      pH=4
                             4.0                      pH=5          1 200
                                                      pH=6
                         菌株生物量 (OD 600 )  strain biomass (OD 600 )  2.4  pH=8  氨氮密度/(mg/L)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800  pH=4
                                                                    1 000
                                                      pH=7
                             3.2
                                                      pH=9
                                                                     600
                             1.6
                                                                             pH=5
                                                                     400
                                                                             pH=6
                                                                             pH=7
                             0.8
                                                                             pH=9
                              0    1   2  3  4   5  6   7            200 0  1 pH=8 2  3  4  5  6  7
                                          时间/d                                    时间/d
                                           time                                    time
                                           (a)                                      (b)
                                      图 6    pH  对菌株  CH1  生长  (a) 和氨氮降解性能  (b) 的影响
                    Fig. 6 Effect of pH on the growth (a) and ammonia-nitrogen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b) of strain CH1

                      表 2    菌株  CH1  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                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发生脱水,从而影响细胞内
                Tab. 2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外物质的交换,干扰其代谢途径,并可能引发
                                                                                            [7]
                                strain CH1                     细胞结构破坏以及酶活性降低 。因此,在高
                                              氨氮降解效率/%         盐环境    (盐度 ≥ 10) 中,大部分淡水来源的氨氮
                  实验编号                        ammonia-nitrogen
                                                                                                [26]
                experiment no.  T  pH  S  C/N                  降解菌株的脱氮性能受到显著抑制 。而菌株
                                             degradation efficiency
                     1       1   1   1   1      43.88 ± 1.24   CH1  最初来源于三疣梭子蟹养殖海水,对于海
                     2       1   2   2   2      43.26 ± 3.92   水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该
                     3       1   3   3   3      1.03 ± 1.43
                                                               菌株能够在      1 100 mg/L  的高浓度氨氮环境下耐
                     4       2   1   2   3      29.63 ± 1.92
                                                               受至少   25  的盐度,显示出优异的耐盐性。此外,
                     5       2   2   3   1      45.49 ± 4.43
                                                               菌株       表现出卓越的氨氮去除能力,其在
                     6       2   3   1   2      42.26 ± 2.15        CH1
                     7       3   1   3   2      40.77 ± 9.35   24 h  内达到了   100%  的去除率     (初始氨氮浓度为
                     8       3   2   1   3      36.53 ± 4.66   100 mg/L),这优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enotro-
                     9       3   3   2   1      41.42 ± 1.41                            [27]
                                                               phomonas maltophilia) DQ01 、醋酸钙不动杆
                            29.39 38.09 40.90 43.60
                    K 1                                                                 [28]
                                                               菌  (A.  calcoaceticus)  ZH-2  和 巴 内 托 霉 菌
                            39.13 41.76 38.10 42.10
                    K 2                                                                  [29]
                                                               (Barnettozyma californica) K1  等菌株。考虑到
                            39.57 28.24 29.10 22.40
                    K 3
                                                               一般海水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并不会达到                       100
                    R       10.18 13.52 11.80 21.20
                                                               mg/L,因此,菌株            出色的氨氮降解率已经
              因素主次                    C/N > pH > S > T                           CH1
              priority of factors                              能够满足大部分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的需求。
              最优组合                  T (3) pH (2) S (1) C/N (1)     除盐度外,氨氮降解菌在处理实际尾水过
              optimal composition
                                                               程中还会受到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如                      C/N、
              注:K值表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平均氨氮降解效率;R值表示极;4
              因素中对应的数字1、2、3分别对应表1中3水平数据                        pH  和温度等。通过研究这些因子对菌株氨氮去
              Notes: K value represents the average ammonia-nitrogen degradation  除能力的影响,有助于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
              efficiency of each factor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R value represents the
                                                               理论指导。本研究表明,菌株               CH1  去除氨氮的
              range;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s 1, 2 and 3 under the 4 factors
                                                               最适   C/N  为  5~10,这与大部分氨氮降解菌的
              respectively correspond to the 3-level data in Tab. 1.
                                                               C/N  需求相似   [30-32] 。鉴于一般海水养殖尾水中有
              3    讨论                                          效的   C/N  并不很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或许
                                                               可以通过额外添加碳源的方式来提高其氨氮去
                   生物脱氮技术在氮去除方面表现出显著的                          除效果。如      Xu  等 [33]  通过添加琥珀酸钠来调节
              优势,但在处理高盐度的海水养殖尾水方面仍                             C/N,从而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                (B. thuringien-

              面临一定的挑战。高盐度条件引发的高渗透压                             sis)  WXN-23  处 理 养 猪 废 水 的 能 力 , 实 现 了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6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