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水产学报》2025年第8期
P. 125

陈浙,等                                                                  水产学报, 2025, 49(8): 089411

              更适用于实际生产的生物脱氮。近年来,基于                             基因片段进行       PCR  扩增。PCR    扩增体系 (25 μL)
              异养氨氮降解菌的零交换水质管理系统已被用                             包括  12.5 μL  的  2×Es Taq MasterMix、1 μL  的  DNA
              于解决氨氮污染         [17-18] 。该系统通过保持水体的              模板、F    和  R  引物  (10 μmol/L) 各  1 μL,9.5 μL
              高碳氮比来刺激异养细菌生长,从而由异养细                             的  ddH O。PCR   反应条件:预变性 94 °C 2 min;
                                                                     2
              菌直接将氨氮转化为细菌蛋白 。该系统已成                             变性 94 °C 30 s,退火 60 °C 30 s,延伸 72 °C
                                           [19]
              功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的淡水池塘并得到推广,                            1 min,30  个循环;终延伸 72 °C 2 min。随后
              施用的细菌适用于普通淡水环境                   [20-22] 。然而,    将  PCR  产物纯化并送至杭州有康生物科技有限
              适用于海水养殖水域且能耐受高浓度氨氮的异                             公司进行测序。通过          BLAST   同源性比对,选取
              养氨氮降解菌仍然缺乏。                                      与之高度同源的模式菌株的             16S rDNA  基因序列。
                   本研究从天然海水中筛选出一株异养氨氮                          最后利用     MEGA 11.0  软件中的邻接法        (NJ) 构建
              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简称     系统发育树,以确定菌株             CH1  的分类定位。
              CH1),初步证实其具有高效的氨氮降解能力,                               为了初步评估菌株          CH1  的氨氮降解能力,
              在海水养殖污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将  CH1  菌悬液以    1% (体积比) 接种至初始氨氮
              然而,关于该菌株在高氨氮条件下的脱氮特性                             浓度为    100 mg/L  的氨氮降解培养基中,并在培
              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菌株                    CH1  在不      养     24 h  后检测氨氮去除率。
              同环境因子(碳源、C/N、盐度、温度、pH) 条
              件下的生长和脱氮特性,并结合正交实验优化                             1.3    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其最佳脱氮条件,最后对其进行氨氮耐受性检                                 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探究不
              测。本研究为海水养殖水域高浓度氨氮调控及                             同培养条件对菌株         CH1  生长和氨氮去除能力的
              水质净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影响。基于氨氮降解培养基的基础组分,各实

                                                               验组只改变验证因子。在碳源实验中,分别将
              1    材料与方法
                                                               蔗糖、柠檬酸钠、乙酸钠、琥珀酸钠、葡萄糖

              1.1    实验材料                                      和丙酮酸钠这        6  种不同的碳源作为唯一碳源。
                                                               在  C/N  实验中,通过添加柠檬酸钠将              C/N  调整
                   本研究所使用的菌株分离于三疣梭子蟹
                                                               为  2、5、10、15、20     和  25。在   pH  实验中,通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养 殖 海 水  (盐 度  25~
                                                               过添加    HCl/NaOH (0.1 mol/L) 将初始   pH  调整为
              30),通过    2216  海水培养基进行筛选分离而得。
                                                               4.0、5.0、6.0、7.0、8.0   和  9.0。在盐度实验中,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两种培养基,其中                   2216  海水
                                                               通过添加氯化钠将培养基的盐度调整为                     0、5、
              培养基用于菌株活化。该培养基中的成分包括
              30.0 g/L  海盐、1.0 g/L  酵母粉、5.0 g/L     蛋白胨        10、15  和  25。在温度实验中,分别设置了             20 °C、
              和  0.1  g/L  柠 檬 酸 铁 , pH  为  7.0~7.4。 通 过 向     25 °C、30 °C、35 °C、40 °C    和  45 °C。所有实
              2216  液体培养基中添加          1.5% (质量体积比) 的           验均在    100 mL  培养基中重复        3  次,每次接种
              琼脂粉来制备琼脂平板。另外,用于培养条件                             1% (体积比) 的菌液。每组实验持续               7 d,每   24
                                                                                        +
              优化的氨氮降解培养基是由                M9  基础培养基改           小时取样检测       OD 60 0  和  NH -N  浓度。
                                                                                       4
                                                                   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               L  (3 ) 正交实
                                                                                                  4
              良而来,其基础组分:4.203 g/L NH Cl、13.48 g/L                                              9
                                              4
              柠檬酸钠、6.76 g/L Na HPO 、3 g/L KH PO 、              验进一步优化菌株           CH1  的氨氮降解培养条件
                                                     2
                                                         4
                                     2
                                          4
              0.5 g/L NaCl、0.49 g/L MgSO ·7H O 2  和  0.01 g/L  (表  1)。基于氨氮降解培养基的基础组分,根据
                                          4
              CaCl , pH  为  7.0~7.4。 所 有 上 述 培 养 基 均 在         实验设计调整其他条件。每组实验均在                    100 mL
                   2
              121 °C  高压条件下灭菌       20 min。                    培养基中进行并重复           3  次,每次接种      1% (体积

                                                               比) 的菌液。在培养         3 d  后取样检测各组的氨氮
              1.2    菌株鉴定与评价
                                                               降解率,以分析正交实验结果。在确定最佳氨
                   将菌株    CH1  接种至   2216  平板上培养    36 h  后
                                                               氮降解条件后,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实验。

              观察菌落形态。采用通用细菌引物                  27F (5′-AGA
                                                               1.4    氨氮耐受性检测
              GTTTGATCCTGGCTCAG-3′) 和        1492R (5′-TAC
              CTTGTTACGACTT-3′) 对菌株        CH1  的16S rDNA          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对菌株                 CH1  在不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