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水产学报》2025年第8期
P. 126
陈浙,等 水产学报, 2025, 49(8): 089411
表 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软件制作图表。每个实验 3 次重复,结果以平
Tab. 1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factors and 均值 ± 标准差 (mean±SD) 表示。
levels table
2 结果
因素 factor
水平
level 温度/ °C pH 盐度 C/N 2.1 菌株鉴定与评价
T S
1 25 7.0 15 5 菌株 CH1 在 LB 平板上培养 36 h 后,成熟
2 30 8.0 25 10 菌落形态为米白色,圆形,边缘平整,直径可
3 35 9.0 35 15 达 2~3 mm,不透明,表面湿润且光滑。通过
BLAST 比对分析菌株 16S rRNA 序列,结果显
同氨氮浓度条件下的耐受性进行研究。在氨氮 示 , 菌 株 CH1 与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ATCC 10145
降解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 NH Cl 的添加 (NR 114471.1)、铜绿假单胞菌 NBRC 12689 (NR
4
量,调整初始氨氮浓度分别为 300、700、1 100、 113599.1) 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DSM 50071 (NR
1 500、1 900 和 2 300 mg/L。同时,调整柠檬酸 117678.1) 的相似度为 100%。NJ 树结果显示,
钠的添加量,以保持 C/N 为 5。利用 NaOH 溶 菌株 CH1 与铜绿假单胞菌聚为一支 (图 1),因
液将 pH 值调整为 8.0。所有实验均在 100 mL 此,鉴定菌株 CH1 为铜绿假单胞菌。
培养基中进行并重复 3 次,每次接种 1% (体积 将菌株 CH1 菌液按 1% 接种至氨氮降解培
比) 菌液。每组实验持续 7 d,每 24 小时取样检 养 基 [ 氨 氮 初 始 浓 度 为 (107.98 ± 4.30) mg/L,
测 OD 60 0 和 NH -N + 浓度。 C/N 为 10],初步测试其氨氮降解效率。结果显
4
示 , 菌 株 CH1 在 24 h 时 的 氨 氮 降 解 效 率 为
1.5 数据分析
100%,具有高效的氨氮去除能力。
NH -N + 浓度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4
法 ;菌体密度 OD 0 通过测量菌液在 600 nm 2.2 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23]
60
波长处的吸光值来确定 [24] 。氨氮去除率 E (%) 碳源 实验所选用碳源分别为蔗糖、柠
的计算公式: 檬酸钠、乙酸钠、琥珀酸钠、葡萄糖和丙酮酸
钠,不同碳源对菌株 CH1 生长和氨氮降解性能
E (%)= (C − C ) / C × 100% 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 CH1 的最适碳源为柠
0
0
t
式中,C 和 0 C 分别表示初始和 t (h) 时刻相应 檬酸钠,在培养后的第 3 天达到最大生物量
t
的氨氮浓度 (mg/L) 。所得数据通过 SPSS Stat- (OD 600 = 3.37 ± 0.09),其最大氨氮降解效率为
[25]
istics 17.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经 Tur- 52.70% ± 3.10%; 其 次 为 琥 珀 酸 钠 (45.97% ±
key's HSD 检 验 (P< 0.05)。 利 用 了 Origin 2018 3.82%)、丙酮酸钠 (27.50% ± 1.63%) 和葡萄糖
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ATCC 10145 (NR 114471.1)
CH1
100
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NBRC 12689 (NR 113599.1)
91 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DSM 50071 (NR 117678.1)
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DSM 50071 (NR 026078.1)
93 托霍尼假单胞菌 P. tohonis TUM 18999 (NR 179382.1)
95 耳炎假单胞菌 P. otitidis MCC 10330 (NR 043289.1)
100 盖岑内假单胞菌 P. guezennei RA 26 (NR 114957.1)
拉尔夸南假单胞菌 P. lalkuanensis PE 08 (NR 179771.1)
脂噬假单胞菌 P. resinovorans ATCC 14235 (NR 112062.1)
99
博阿南假单胞菌 P. boanensis DB 1 (NR 181770.1)
59
古河假单胞菌 P. furukawaii KF 707 (NR 179202.1)
98
古河假单胞菌 P. furukawaii strain KF 707 (NR 178229.1)
100
古河假单胞菌 P. furukawaii strain KF 707 (NR 178320.1)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U 5 (NR 024570.1)
0.01
图 1 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
Fig. 1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strain CH1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