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7
张健,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701
[47]
物吸引其他动物入笼 ,部分甲壳动物有同类 食效应 ,且与氨基酸存在协同效应。蔗糖和
[29]
相食习性 [30-31] ,笼内个体成为其他海洋动物或 鱼类诱饵混合后对远海梭子蟹 (Portunus pelagi-
者同类大个体的诱饵,形成自饵效应 [9, 25, 32-33] 。 cus) 的吸引效果远好于单独使用鱼类或蔗糖诱
[48]
ALDFG 笼内个体不愿逃逸及所引发的自饵效应 饵 。在相同浓度下远海梭子蟹对丙氨酸和甘
是产生幽灵捕捞效应的另一重要机制 [9, 33-34] 。 氨酸最具敏感性,然后是谷氨酸和牛磺酸,对
活饵效应 十足目甲壳动物具有群居习 糖类敏感性最差,但海上试验中鱼类和甘蔗混
性 ,或交配前个体散发的性外激素对异性具 合诱饵取得了最好的渔获效果 。Kreider 等 [50]
[8]
[49]
有化学吸引作用 [35-36] ,笼外个体会被笼内个体 认为氨基酸和糖类分别是唤起肉食性和草食性
吸引而入笼 [37] 。一些商业笼壶渔业,如美国 甲壳类动物觅食最具刺激效果的化学物质。
佛罗里达眼斑龙虾 (Panulirus argus) 渔业使用< 刺激阈和反应阈 化学感官刺激阈与反
MLS 个体作为“活饵”进行捕捞 [12, 32] ,而蓝蟹 应阈存在差异。对于诱饵效应,掌握个体对诱
(Callinectes sapidus) [6, 37] 笼壶渔业中在捕捞对象 食剂反应阈更有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方法相关
的交配期使用成年的雄性作为活饵引诱雌性入 研究较少。研究者通常以甲壳动物触角摆动模
笼。一些学者将群居效应视为自饵效应的另一 式作为化学感受的指标 (摆动频率的提升),而
[32]
形式 。 将个体颚足移动、螯的伸缩、步足移动和身体
其他机制 无饵笼壶唤起捕捞对象可能 抬高等作为个体被唤起行为指示 [2, 31] 以探索个
还存在其他机制。最近的研究发现了十足目甲 体对不同诱食剂的反应阈,发现太平洋黄道蟹
壳动物对光的反应,并利用人工光源 (LED 等 (Cancer antennarius) 能 侦 测 到 浓 度 为 10 −11
或者自发光网片) 吸引个体入笼 [38-40] ,引诱机制 [51]
mol/L 氨基酸混合物 ,美洲螯龙虾 (Homarus
目前尚不清晰,可能是个体将人工光源视为避
−4
americanus) 对氨基酸的侦测阈浓度为 10 ~10 −5
难所的指示,或增加了个体发现笼壶入口的机 g/L 。对远海梭子蟹最具刺激性的氨基酸为
[16]
会 ,或是人工光源吸引了其他海洋生物入笼, −7 −4
[41]
2×10 ~2×10 mol/L 浓度范围内的丙氨酸、精
进而吸引了十足目甲壳动物入笼 。
[40]
氨酸、甜菜碱、甘氨酸和丝氨酸,该浓度仅略
2.2 对诱饵的行为反应 高于周围海水中的氨基酸水平,表明个体可以
[2]
几乎所有商业笼壶渔业都依靠诱饵效应实 检出周围水体中化学成分的微小变化 ,对半
乳糖的反应阈在 10 mol/L,对葡萄糖、甘氨酸、
−6
现渔获目的。当捕捞对象与诱食剂气味羽流在
−4
[52]
空间和时间上重合,且诱食剂浓度超过个体嗅 L-丙氨酸和甜菜碱的反应阈为 10 mol/L 。
觉反应阈时,个体即被唤起。被唤起的个体将 诱食剂浓度对个体的唤起可能存在一个阈
这一刺激归类为与其生存或繁殖相关的刺激, 值,超过该阈值后浓度的增加对诱食效果的提
而后通过平衡成本与收益决定是否获取这一资 升有限,有研究发现诱食剂浓度增加 100 倍但
[53]
源并做出反应 [18, 42] ,即将诱饵归类为潜在的猎 个体反应强度仅增加 2~3 倍 。
物后接近气味源头并对笼壶作出反应。 唤起行为反应 由于捕捞对象被诱食剂
诱食剂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 唤起的行为通常发生在远离诱饵的区域,且个
人员利用电生理技术研究不同海洋动物对化学 体行为难以准确界定,因此在实际环境中很难
刺激的反应。对于海洋甲壳动物,包括氨基酸、 界定个体唤起行为,只能在实验室观察中分辨
季铵化合物、核苷和核苷酸、有机酸以及多胺 这一行为。将诱饵放入水池 5.5 min 后,远海梭
类化合物在内的常见低分子质量代谢产物是唤 子蟹即被唤起,个体的探索移动速度加快、搜
[54]
起觅食行为的诱食剂 [43-44] ,其中氨基酸是最为 索中转向角度增大 ;堪察加拟石蟹 (Paralithodes
重要的诱食剂类别 [45-46] 。此外,单一氨基酸难 camtschaticus)、美洲螯龙虾、拜氏雪蟹 (Chionoe-
以产生与猎物对捕食者类似的刺激效果,需要 cetes bairdi) 和日本蟳 (Charybdis japonica) 在诱
协同不同氨基酸混合物 ,一些非氨基酸组分 饵放入水池后数十秒至十数分钟内就开始向诱
[35]
本身并无诱食效应,但与氨基酸存在协同作 饵移动 [17, 21-22, 24, 55] 。
[2]
用 。糖类对梭子蟹等甲壳动物具有一定的诱 除嗅觉反应阈以外,唤起行为还与十足目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