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4
2025, 49(7): 079701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DOI: 10.11964/jfc.20240114352
·综述·
十足目甲壳动物对笼壶的行为反应
1,2*
1
1
张 健 , 滕钰秀 , 宋厚成 , 石建高 3 通信作者:张健,博士,上海海洋大
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洋渔业
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2. 上海海洋大学,国 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 副主任、第六届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态型渔具渔
海 201306;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法、渔具理论与设计、渔具标准化以
及渔业海洋学等方面的研究。E-mail:
j-zhang@shou.edu.cn
摘要:随着笼壶渔业重要性的再度提升,十足目甲壳动物笼壶渔业的
兼捕等问题成为渔业生态效应的关注热点。理解捕捞对象对笼壶及其
构件的反应行为机制是优化渔获性能、改善生态效应的基础。本文从
笼壶对十足目甲壳动物的唤起开始,将个体或群体对笼壶的反应行为
划分为唤起、定位与接近、入口搜索、入笼、笼内和逃逸等 6 个阶段,
通过量化相关行为指标,综述不同行为阶段中个体或群体对笼壶的行
为模式与反应机制,分析不同阶段行为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
态型笼壶渔具设计的潜在价值;并探讨了实验观察方法、行为阶段界 资助项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3100113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定方法及行为指标量化方法等差异对理解个体行为模式所带来的困扰, (2024YFD2400200)
为进一步开展符合渔业管理目标的生态友好型渔具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收稿日期:2024-01-29
修回日期:2024-05-12
关键词: 十足目甲壳动物;笼壶;行为反应;唤起;定位与接近;入
笼;逃逸 文章编号:
1000-0615(2025)07-079701-16
中图分类号:S 972
文献标志码:A
笼壶是最为古老的渔具之一。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一些笼壶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渔业因作业效率低,一度被拖网等作业方式取代,但随着全球对渔业
© 《水产学报》编辑部(CC BY-NC-ND 4.0)
资源、海洋环境和生态等问题日益关注,笼壶以其能耗低、对资源和 Copyright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CC BY-NC-ND 4.0)
海底的影响程度较小、种类选择性好、渔获质量高及抛弃死亡率低等
优点 [1-3] 被世界粮农组织 (FAO) 等视为 LIFE (节能低影响,low impact
and fuel efficient) 渔具 [1, 3-4] 而重新重视。近 30 年来,以十足目甲壳动
物为目标的渔业产量已提升近 80% ,其中笼壶渔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4]
此外,随着全球各海域甲壳动物生态入侵等问题凸显,笼壶渔具正逐
渐成为清除入侵种的主要技术手段 [5-6] 。
笼壶渔业捕捞作业范围广泛、对作业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制作材
料各异,结构 (图 1) 繁杂多样。笼壶相比其他渔具更具生态友好性,
但仍存在兼捕小于最小可捕尺寸 (<MLS) 或错误性别等问题;作为具
有固定空间的被动性渔具,笼壶被遗弃、遗失或丢弃 (ALDFG) 后产生
的幽灵捕捞等问题也是渔业生态效应的关注热点 [7-10] 。开发生态友好型
笼壶渔具是缓解这些生态问题的迫切需要和普遍共识。
理解捕捞对象对笼壶及其构件的反应行为是优化渔获性能、改善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