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3期
P. 105

394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1 卷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dispersion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the in-situ generated TaC and Al 2 O 3  ceramic phase.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the materials varied from micro-void coalescence fractures to the fracture combining micro-void
                 coalescence and oxidative fractur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Key words: Ni-based composites; wide temperature rang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fracture
                 mechanism

                固体润滑材料是解决滑动部件在高温(T>500 ℃)                      理和变形断裂机制,为宽温域内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
            和重载等苛刻工况下摩擦磨损问题的有效途径,航空                            能优化统一的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航天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固体润滑材料宽温域
                                                               1    试验部分
            (RT~1 000 ℃)内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1-2] . 而镍基高温合金以其优异的抗氧化、耐                 1.1    材料及制备
            腐蚀和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摩擦学领域应用广                                 原材料采用市售的Ni粉(60 μm)、Cr粉(48 μm)、
            泛 [3-4] . 研究表明,一些合金元素不仅可以提高机械性                     Mo粉(48 μm)、Al粉(48 μm)、Ta粉(48 μm)和Ag粉(25 μm),
            能,而且还可以改善摩擦性能. 如Al、Cr、Mo和Ta等合                      质量分数均大于99%(分析纯级). 首先按表1所列出的
            金元素,Al可以与Ni形成γ′(Ni Al)相,起沉淀强化作                     具体重量比称取后放入ZrO 陶瓷球磨罐中,球料重量
                                       3
                                                                                       2
            用,此外,Al被原位氧化生成氧化铝,可提高基体的力                          比为10:1,而后放入行星式高能球磨机(Fritsch P5,
            学性能;而Cr、Mo和Ta等元素不仅可以通过固溶强化                         Germany)中球磨20 h进行机械合金化,球磨机转速为
            增强基体,Mo在高温下的氧化物MoO 和摩擦化学反                          250 r/min. 球磨后的复合粉末在石墨模具中冷压预成
                                             3
            应生成的钼酸盐具有优异的高温润滑性 ;Ta经高温                           型,然后置于真空热压烧结炉(ZT-45-20Y,上海晨
                                               [5]
            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钽酸盐是优良的高温润滑剂,在                            华)中进行热压烧结,烧结工艺为烧结温度1 100 ~
                                                                                                    -2
                                                  [6]
            温度高达1 000 ℃时仍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Stone                [7]   1 200 ℃,压力为25 MPa,动态真空度为10  Pa,保温
            报道了AgTaO 涂层在750 ℃下摩擦系数可低至0.06;                     保压时间为30 min~1 h,随后随炉冷却. 将烧结后的试
                         3
            Cr的氧化物可起增强和抗磨作用. 软金属Ag在中低温                         样加工成所需尺寸样品,研磨、抛光并用丙酮进行超
                                            [8]
            范围为镍基合金提供有效的润滑作用 .                                 声波清洗,以进行后续测试和分析.

                近年来,宽温域润滑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                           1.2    试验方法、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展,大多通过复配不同温域润滑剂或添加低温润滑剂                                采用AccuPyc 1 330型全自动真密度分析仪测试
            (如Ag),利用低温润滑剂与摩擦化学反应原位生成高                          复合材料的密度;采用MH-5-VM显微硬度计(上海恒
            温润滑剂的协同来实现宽温域内的连续润滑                     [9-12] . 然  益)对复合材料进行硬度测试,在载荷为3 N、停留时
            而宽温域(RT~1 000 ℃)内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                       间为5 s的条件下进行,每个试样至少测量10次以减小试
            化统一的材料尚不多见. 因此,本文作者以镍为基体,                          验误差并给出平均值;利用X射线衍射仪(D8-Discover,
            对材料进行强度设计和摩擦磨损设计,添加Cr、Mo、                          40 kV)在2θ为10°~80°范围内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
            Al和Ta为强化元素,Ag为润滑剂,并通过粉末冶金方                         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ApreoS)和能谱仪
            法制备材料,发展宽温域内具有高强度和连续润滑功                            (EDS)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元素分布、断口
            能的复合材料 . 研究Ta和Ag的加入对镍基合金微观                         形貌和磨损表面显微组织等.
                        [13]
            组织结构和宽温域(RT~1 000 ℃)内机械和摩擦学性                           采用Instron 5582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镍基复
            能的影响及规律,揭示复合材料宽温域内的自润滑机                            合材料在RT、400、800和1 000 ℃ 下的拉伸性能,试验


                                             表 1    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密度及硬度
                                 Table 1    Composition of Ni-base composit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osition
              Composite                                                         Density/ (g/cm ) 3  Vickers hardness,HV
                         w(Ni)/%  w(Cr)/%  w(Mo)/%  w(Al)/%  w(Ta)/%  w(Ag)/%
                 NC      balance    5        5         5        0        0         7.64         487.42±14.79
                NCT      balance    5        5         5        5        0         6.45         424.02±11.27
                NCA      balance    5        5         5        0       10         7.97          214±11.3
                NCTA     balance    5        5         5        5       10         7.21         309.54±17.97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