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66
高 原 气 象 42 卷
62
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 分别为 51. 8% 和 15. 8%, 均通过了 0. 05 的 North 显
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下载 著性检验。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图 1(a)]反映了
的审图号为 GS(2016)2948 号的世界地图制作, 底 夏季 200 hPa 位势高度场的整体特征, 存在显著的
年代际变化特征[图 1(c)], 在 2010 年之前整体偏
图无修改。
弱, 而在 2010 年之后整体偏强。第二模态的空间
3 结果分析 分布[图 1(b)]反映出南亚高压存在东南—西北方
向位置的变化特征, 且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图 1
3. 1 南亚高压位置变化与高原降水的关系
(d)], 表明在年际尺度上, 南亚高压的位置存在东
图 1 给出了 200 hPa 位势高度 EOF 前两个模态 南—西北方向的变化特征, 零线位置大致位于青藏
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前两个模态的方差占比 高原中部。
图1 1979 -2019年夏季200 hPa位势高度的EOF空间模态及时间变化序列
Fig. 1 Spatial mode and temporal series of EOF for 2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in summer from 1979 to 2019
为得到年际尺度上南亚高压位置变化的异常
年份, 本文对 200 hPa 位势高度场 EOF 第二模态的
时间序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图 2), 其结果与 Wei
et al(2015)定义的南亚高压位置年际变化指数的大
小和变化基本一致, 说明使用 200 hPa 位势高度场
EOF 第二模态时间序列的标准化序列可以较好地
表征南亚高压年际尺度位置的异常。为使合成分
析中异常年份的样本数尽可能相等, 本文以正负 图2 1979 -2019年200 hPa位势高度场EOF第二模态时间
0. 75 为标准, 定义标准化序列值大于 0. 75 的年份 序列的标准化序列(黑色实线)和南亚高压位置变化指数
为异常偏西北年份(共 9 年), 分别为 1984, 1985, (黑色虚线, 引自Wei et al, 2015)
灰色虚线代表±0. 75
1994, 1996, 2000, 2001, 2006, 2008和 2013年; 标
Fig. 2 Normalized time series of PC2 for 200 hPa geopotential
准化序列值小于-0. 75 的年份为异常偏东南年份
height from 1979 to 2019 (solid black line) and position index
(共 9 年), 分别为 1982, 1983, 1987, 1993, 1998,
of South Asian High (SAH) at inter-annual scale (dashed
2009, 2014, 2015和2019年。 black line, from Wei et al, 2015). The dotted
为分析高原夏季降水对南亚高压位置异常的 gray line represents ±0. 75
响应。通过比较南亚高压位置异常年份中高原及
其周边地区的夏季降水及其差异(图 3)可以看出, 部的夏季降水显著偏少[图 3(c)]。换言之, 年际尺
高原夏季降水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图 度上南亚高压位置的东南—西北变化会引起高原
3(a), (b)]。以 90°E 为界(下同), 南亚高压位置偏 夏季降水的东西反向变化, 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南
东南时, 高原东部的夏季降水显著偏多, 而高原西 (西北)时, 高原东部降水显著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