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64

第 42 卷  第 1 期                         高     原    气     象                             Vol. 42  No. 1
                2023 年 2 月                       PLATEAU METEOROLOGY                              February, 2023


             朱羿洁, 张飞民, 杨耀先,等, 2023.  夏季南亚高压位置与青藏高原降水年际变化的关系研究[J]. 高原气象, 42(1): 60-67.
             ZHU Yijie, ZHANG Feimin, YANG Yaoxian,et al, 2023.  Relation between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Loca‐
             tion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Summer[J]. Plateau  Meteorology,  42(1):  60-67.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2. 00020.




                              夏季南亚高压位置与青藏高原降水

                                           年际变化的关系研究



                                                           1
                                      朱羿洁 , 张飞民 , 杨耀先                 2, 3 , 王澄海    1
                                               1
                              (1.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00;
                             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西藏  那曲    852000)

                     摘要: 通过合成分析、 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夏季南亚高压位置与青藏高原降水年际变化的关
                     系, 并分析了水汽输送和高原非绝热加热的特征及作用。结果表明: 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南(西北)时, 对
                     应着高原东部水汽辐合(散)显著、 水汽输送显著偏强(弱), 而高原西南部水汽辐散(合)显著, 是造成高
                     原东部降水显著偏多(少)、 高原西南部降水显著偏少(多)的重要原因。高原东部大气凝结潜热加热异
                     常有助于南亚高压位置与高原降水关系的维持。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南(西北)时, 高原西北部降水显著
                     偏多(少), 与该地区地表潜热偏强(弱)、 大气低层位势高度偏低(高)有关, 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 年际变化
                     文章编号: 1000-0534(2023)01-0060-08   中图分类号: P461 .3   文献标识码: A
                                                                       +
                     DOI: 10. 7522/ j. issn. 1000-0534. 2022. 00020



              1  引言                                             季风区; 西风带水汽的贡献呈减小趋势, 而来自南
                                                                亚季风区、 东亚季风区和局地水汽蒸散发水汽的贡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被称为“亚洲水
                                                                献则呈增加趋势(Zhang et al, 2017; Zhang et al,
             塔”, 其降水变化直接影响着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                            2019)。印度中东部水汽可通过深对流的“抬升-翻
             天气气候、 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和水资源利用。高                           越”机制进入高原西南部, 从而影响高原夏季降水
             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叶笃正和高由禧, 1979;                         (Dong et al, 2016)。年际尺度上, 印度夏季风强
             李生辰等, 2007)。年际尺度上高原夏季降水受亚                         (弱)年对应着高原西部降水偏多(少)、 高原东部降
             洲夏季风系统的影响, 时空变化较为复杂(林振耀                            水偏少(多)(孙亦和巩远发, 2019)。高原夏季降水
             和赵昕奕, 1996; Gao et al, 2014; 汤秋鸿等, 2020;           的强度和分布与高原地形和地表、 大气的非绝热加
             许建伟等, 2020; 黄凌昕等, 2021)。深入理解影响                     热密切相关(叶笃正和高由禧, 1979; Luo et al,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 Zhang et al, 2019)。一些研究还表明, 青藏
                  大尺度动力过程伴随的水汽输送、 高原非绝热                         高原内部的蒸散发水汽增多、 水汽再循环率增大、
             加热对高原夏季降水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                             区域水循环加速是高原降水增加的重要原因, 但其
             高原降水的水汽主要源于西风带和高原东南部的                              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Guo and Wang, 2014)。


                 收稿日期: 2021⁃11⁃09; 定稿日期: 2022⁃03⁃07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37205, 41805032); 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JR5RA309);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项目
                        (20JR10RA6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21-15)
                 作者简介: 朱羿洁(1999 -), 女, 新疆塔城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数值模拟及动力诊断研究. E-mail: zhuyj2018@lzu.edu.cn
                 通信作者: 张飞民(1987 -), 男, 甘肃永登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数值天气预报、 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参数化的研究
                        E-mail: zfm@lzu.edu.cn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