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231

1 期                 容  娜等:基于GNSS掩星资料对往返平飘式探空温度观测的质量评估                                      227


























                                             图8 掩星干温度T dry 与ERA-Interim温度对比
                                      Fig. 8 Temperature comparison between RO T dry  and ERA-Interim



























                                        图9 往返平飘式探空平飘段温度与ERA-Interim温度对比
                            Fig. 9 Temperatur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rift-stage in return radiosonde and ERA-Interim
                   各站点间往返平飘式探空平飘段与掩星的干                           界目标 6 ℃, 夜间则符合突破目标。上述结果表
               温度偏差 T RS - T RO 随地方时的变化情况表现为[图                   明, 由于受温度传感器的滞后误差和太阳辐射的显
               10(a)~(f)], 在日间除赣州站出现了小部分 T RS -                  著影响, 往返平飘式探空平飘段的温度存在明显的

               T RO 负偏差, 其余均表现为 T RS - T RO 正偏差, 正偏              正偏差, 这导致该时段往返平飘式探空观测的温度
               差范围以10~20 ℃为主。与日间的温度正偏差现象                         资料质量欠佳。夜间虽然没有辐射加热的影响, 但
               相反, 夜间各站点 T RS - T RO 以温度负偏差为主, 偏                 两者温度仍存在较弱差异, 表现为往返平飘式探空
               差幅度明显减小。图 10(g)给出了所有站点温度偏                         温度略偏低于掩星, 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讨论。
               差 T RS - T RO 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随地方时的分布, 从                  3. 2 往返平飘式探空上升(下降)段温度与掩星湿
               图 10 中可以看出, 在日间温度偏差的平均范围为                              温度的对比
               7~10 ℃, 夜间为-4~0 ℃。WMO 对于温度不确定                         对比往返平飘式探空上升(下降)段与掩星湿
               度的理想目标范围为 0. 6~1 ℃, 突破目标为 1. 8~                   温度(图 12)可以看出, 两者一致性整体较好, 其中
               2. 8 ℃, 边界目标为 6 ℃(王丹等, 2020)。对比平                  往返平飘式探空上升段温度与掩星湿温度偏差的
               飘段温度偏差的标准差可知, 日间温度观测接近边                           均值范围为-1~1 ℃, 下降段温度与掩星湿温度偏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