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227

1 期                 容  娜等:基于GNSS掩星资料对往返平飘式探空温度观测的质量评估                                      223
               2  资料来源与方法介绍                                      球施放的运动轨迹为例[图 1(b)], 包括上升-平
                                                                 飘-下降三个阶段。往返式探空观测资料的时间
               2. 1 资料来源
                                                                 分辨率为 2 s。王丹等(2020)对该试验中 6 个探空
                   2018年 6月 10日至 7月 10日, 中国气象局大气                 站点获得的所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 其中上升段
               探测中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湖南、 湖北、 安                          平均观测时长为 1. 43 h, 进入平飘阶段时的平均
               徽、 江西四省选取了 6 个探空站作为气球施放点                          高度为 26835 m。按照仪器研制指标中要求平飘
              [图 1(a)], 这是我国首个往返式探空观测的小规模                        段观测时长≥4 h 的标准, 此次试验中各个站点平
               组网野外试验(钱媛, 2019)。往返平飘式探空气球                        飘成功率约为 45%, 平均观测时长为 5. 37 h。气
               一日施放 2 次, 施放时间比业务探空时间滞后约                          球下投成功率总体达 84% 以上, 下降段平均观测
               30 min(王丹等, 2020)。以一次往返平飘式探空气                     时长为 0. 87 h。

























                     图1 往返平飘式探空观测的试验站点分布(a, 灰点代表往返平飘式探空气球施放站点), 以及武汉站2018年
                                       6月17日20:00一次探空观测轨迹示意图(b, 阴影为地形高度)
                    Fig. 1 Distribution of Return radiosonde stations(a, radiosonde stations are denoted by gray dots), and an observed
                              trajectory at Wuhan station at 20:00 on 17 June 2018 (b, the shadow is topographic height)
                   在对比掩星和往返平飘式探空资料前, 需要先                         别为 0. 1 km、 0. 02 km。FY3C 与 FY3D 的 GNOS 产
               对它们进行时间、 空间匹配。但由于此次往返平飘                           品中使用大气温度廓线 ATP, 该资料中温度没有
               式探空野外试验的观测数据量有限, 为了获得较多                           干 、  湿 项 的 区 分 ,  均 为 湿 温 度 。 FY3C、  FY3D
               的对比样本, 本文采用了多种掩星任务组成的观测                          (GNOS)的ATP垂直分辨率分别为1 km、 0. 1 km。
               数据集。其中, COSMIC、 Metop-A/B 的 GRAS 掩                    除了上述两个资料, 本文还采用了欧洲中期数
               星数据均来源于 CDAAC(http: //cdaac-www. cos‐             值预报中心提供的 ERA-Interim 逐 6 h 再分析温度
               mic. ucar. edu), FY3C、 FY3D 的 GNOS 掩星数据来          场资料, 选取时间段为 2018 年 6 月 1 日至 7 月 31
               源 于 风 云 卫 星 遥 感 数 据 服 务 网(http: //satellite.      日, 时间间隔为 6 h, 包括 00:00, 06:00, 12:00 和
               nsmc. org. cn)。由于各掩星任务的观测资料间呈现                    18:00 四个时次, 空间分辨率为 0. 125°×0. 125°, 垂
               高精度、 高一致性, 可将数据合并为多任务记录                           直方向上包含37个固定气压层。
              (Gleisner  et  al,  2020;  Jin  et  al,  2019;  Wei  et  al,   2. 2 掩星与往返平飘式探空的时空匹配
               2019)。在与往返平飘探空资料上升、 下降段的对                             本文对掩星、 往返平飘式探空资料采用的时空
               比中, COSMIC、 Metop 使用的数据产品为 Level2                 匹配标准为时间差≤2 h、 空间距离≤200 km。因为
               中的 wetPrf, 取该资料中温湿度 T 廓线与往返平                      一次往返平飘式探空观测的时长可持续 6 h 以上,
                                              wet
               飘式探空的温度廓线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平流                             空间飘移距离尤其在平飘段往往可达 300~400 km。
               层中水汽含量相对较低, 因此, 在平飘段中 COS‐                        所以在与掩星观测进行时空匹配时, 以时间间隔
               MIC、 Metop 使用 Level2 中的 atmPrf, 取干温度 T      dry   30 min对往返平飘式探空观测中观测点的空间位置
               廓线进行比对分析。wetPrf与 atmPrf垂直分辨率分                     进行提取。图 2展示了掩星资料与单次往返平飘式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