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27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390
             原北部以及高原南面的潜热通量较少雪年时偏小,                             度异常减小的负值中心。说明在多雪年时,高原地
                                                  -2
             其中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少 15~20 W·m 。这表明                        表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减弱,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降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偏多(少)时减弱(增强)了高原                            低,从而使得低层等压面降低;同时由于上升运动
             下垫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减弱,不利于感热通量向高层输送,所以在高原西
             4. 2  垂直环流                                         部高层 300 hPa等压面降低,形成了一个负值中心。
                  基于青藏高原积雪对地表潜热和感热的影响,                          图 5 为多雪年和少雪年夏季 80°E-100°E 平均经圈
             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多雪年和少雪年对应的夏季                              垂直环流和位势高度场异常以及它们的合成差值
             垂直环流和高度场的差异。图 4中给出了多雪年和                            场。气候态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存在显著的上升运
             少雪年夏季 25°N-40°N 平均垂直环流和位势高度                        动,且在高原南侧 20°S-20°N形成一个逆时针的垂
             场异常以及它们的合成差值场。从 1981-2016 年                        直环流[图 5(d)]。多雪年时,高原南部上空的上升
             的平均垂直纬向环流[图 4(d)]可以看出,夏季时高                         运动减弱,高原以南上空的等压面降低而高原以北
             原上空对流层为上升运动,高原上空为显著的西风                             上空的等压面升高,高原南面孟加拉湾附近上升运
             气流。在高原春季多雪年[图 4(a)],高原上空对流                         动显著加强[图 5(a)];少雪年时,高原南部上空的
             层中的上升运动减弱,而在少雪年上升运动增强                              上升运动增强,高原以北中低层的等压面升高而高
             [图4(d)]。从合成差值场中可以看出[图4(c)],在                       层的等压面降低,高原南面孟加拉湾附近的上升运
             高原近地面以及高原西部 300 hPa 高层出现位势高                        动显著减弱[图5(b)]。




























                  图4   多雪年(a)和少雪年(b)夏季青藏高原(25°N-40°N)平均垂直环流(矢量,纬向风u单位:m·s ;垂直速度ω
                                                                                              -1
                                    -1
                       单位:×10 hPa·s )异常和位势高度场(彩色区,单位:gpm)异常合成差值场(c),以及1981-2016年
                               -4
                                                                   -1
                                                                                      -4
                                                                                            -1
                              夏季平均垂直环流(d,矢量,纬向风u单位:m·s ;垂直速度ω单位:×10 hPa·s )
                       灰色部分代表的是高出海平面以上的陆地的垂直剖面;图(c)中显色区域以及红色箭头表示通过90%显著性检验
                Fig. 4  Composite zonal vertical circulation[vector,the components of the vector are zonal wind(unit:m·s )and vertical
                                                                                                -1
                                    -1
                velocity(unit:×10 hPa·s )]and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color area,unit:gpm)along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4
                  (averaged over 25°N-40°N)for the excessive(a),reduced(b)TPSD summers and their differences(c),and the
                                                                                             -1
                    climatological vertical circulation[d,vector,the components of the vector are zonal wind(unit:m·s )and vertical
                    velocity(unit:×10 hPa·s )]. The gray area represents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land above sea level. In Fig. 4(c),
                                   -4
                                        -1
                           the shading areas and red vectors represent exceed the 90% confidence level of Student’s t-test
             4. 3  大气热源                                         气热源时只对 600 hPa 以上的整层大气进行垂直积
                  夏季时青藏高原上空形成北半球最大的热源,                          分。从青藏高原多雪年和少雪年夏季 600 hPa 以上
             高原热源不仅对亚洲夏季风的爆发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热源异常以及它们的合成差值场(图 6)中可以
             同时也对南亚高压的形成和建立产生显著作用。由                             看出,在多雪年的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的大气热源
                                                                                                          -2
             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m,所以本文在计算大                         较少雪年时偏低,其差值中心可达 200 W·m 以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