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31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394
-1
图8 青藏高原多雪年(a)和少雪年(b)夏季垂直风切变(矢量)异常以及它们的合成差值场(c,矢量)(单位:m·s )
红色矢量表示通过90%显著性水平检验
Fig. 8 The composite vertical wind shear(vector)anomalies for the excessive(a),reduced(b)TPSD summers and their
differences(c,vector). Unit:m·s . Red vector represents the area exceed 90% confidence level based on the Student’s t-test
-1
通量输送,所以多雪年时 MC 区域湿度减少而少雪 间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可以达到 0. 53,而与
年时 MC 区域湿度增多。多雪年的夏季,孟加拉湾 第 7 相位出现天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附近湿度增加,使得北印度洋与孟加拉湾间的湿度 为-0. 33。TPSD 指数与 BSISO2 第 3 相位出现天数
梯度增加,向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量输送更强,有利 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0. 33,而与第 8
于与 BSISO1 相关的对流活动传播到孟加拉湾区域 相位出现天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第 4 相位),而当对流活动传播到 MC 区域时,MC -0. 29。当青藏高原积雪偏多(偏少)时,与 BSISO1
区域水汽的减少,不利于与 BSISO1 相关的对流活 相关的对流活动在印度、孟加拉湾以及 MC 区域偏
动继续传播到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第 7相位)。少雪 多(偏少),在南海以及西北太平洋区域偏少(偏
年的夏季,孟加拉湾附近湿度减少,使得北印度洋 多);与 BSISO2 相关的对流活动在北印度洋、MC
与孟加拉湾间的湿度梯度减小,向孟加拉湾的水汽 区域以及东海南海偏多(偏少),在印度北部、华东
通量输送减少,同时 MC 区域水汽增多,与 BSISO1 以及西北太平洋区域偏少(偏多)。
相关的对流活动的传播出现相反的变化。 (2) 高原积雪可以通过影响亚洲夏季风的背
景环流来影响 BSISO 的对流活动。当高原春季积
5 结论与讨论
雪异常偏多(少)时,从春季到夏季的过程中会有较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提 多(少)的积雪融化吸收较多(少)的能量导致高原
供的 1981-2016 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数据集分 地表温度较低(高),使高原春季感热减弱(加强)导
析了青藏高原春季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定义 致上升运动显著减弱(加强),不(有)利于地面向上
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指数(TPSD 指数)作为判定多 输送的感热通量,使得高原上空的热源减弱(加
雪年和少雪年的指标,划分出 5 个多雪年和 7 个少 强),从而使环流形势发生改变。当高原春季积雪
雪年。研究了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 BSISO 对流活 偏多(少)时,垂直东北风切变在北印度洋区域增强
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高原春季积雪影响 (减弱),有(不)利于与 BSISO1 相关的对流活动传
BSISO1的相关物理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播到位于孟加拉湾及MC区域(第4相位)。
(1) TPSD指数与 BSISO1第 4相位出现天数之 (3) 高原积雪可以通过影响湿度的分布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