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36

第 41 卷  第 6 期                        高     原     气    象                             Vol. 41  No. 6
                2022 年 12 月                       PLATEAU METEOROLOGY                             December,2022


               杜梦莹,李艳,冯娟,2022. 亚洲季风区内北半球秋季哈德莱环流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之间关系[J]. 高原气象,41(6):1399-
               1409. DU Mengying,LI Yan,FENG Juan,2022. Characteries of Boreal Autumn Hadley Circulation over the Asian Doma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opical SST[J]. Plateau Meteorology,41(6):1399-1409.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1. 00093.




                         亚洲季风区内北半球秋季哈德莱环流特征

                                        及其与热带海温之间关系




                                                                   1
                                                       1
                                              杜梦莹 ,李 艳 ,冯 娟                   2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

                       摘要:利用 1979-2020年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海冰和海表面温度数据集以及 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
                       了北半球秋季亚洲季风区内哈德莱环流(Hadley Circulation,HC)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之间的关系。结
                       果表明:近 42 年秋季区域 HC 表现为非赤道对称,上升支位于赤道附近,下沉支位于副热带地区。区域
                       HC 的第一模态(EOF1)占比 59%,空间分布表现为非赤道对称,北部分支为主体且大于南部分支,上升
                       支位于赤道以南;时间系数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且与 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有关。
                       在拉尼娜(La Niña)事件发生期间,由于热带印度洋(Tropical Indian Ocean,TIO)的海温表现为显著的负
                       异常且北半球 TIO 的异常降温大于南半球 TIO,进而导致 TIO 出现异常的经向梯度从而促进 EOF1 模态
                       的形成。第二模态(EOF2)占比 15%,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分支范围与区域 HC上升支范围一致,时间
                       分布表现为增长的趋势,而上升支的范围与亚洲季风区 TIO南北两个半球海温的增暖趋势相关,由于北
                       半球TIO的增温速率快于南半球TIO,从而导致区域HC上升支的范围偏北。
                       关键词:区域哈德莱环流;La Niña事件;ENSO;海表面温度;热带印度洋
                       文章编号:1000-0534(2022)06-1399-11     中图分类号:P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1. 00093



               1   引言                                            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Huang et al,2019),例如影
                                                                 响全球的降水分布、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Son et
                   哈德莱环流(Hadley Circulation,HC)是英国物
                                                                 al,2010)以及亚热带地区的干旱等(Hu et al,2019;
               理学家、气象学家乔治·哈德莱在1753年提出,即由
                                                                 Lu et al,2007)。
               于太阳对地球的不均匀加热使赤道到南北纬 30°范
                                                                     近些年对 HC 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围内产生了一个经向环流圈,即为 HC(Bjerknes,
                                                                 HC 强度与范围(Liu et al,2012)。人们利用不同数
               1966;Hadley,1735)。这个环流圈的形成是因为赤
                                                                 据集对不同时期进行研究发现,自 20 世纪 50 年代
               道上空的空气受热上升释放潜热并在副热带地区
               下沉,于是在南北两个半球各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                            以来,HC 的强度一直在增强(Hu et al,2005;Ma
               流圈(Held and Hou,1980)。HC就像一条传输带连                  and Li,2007,2008),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冬季 HC
               接了赤道以及副热带地区,进行着动量、能量、热                            有 显 著 的 增 长 趋 势(Mitas and Clement,2006;
               量等物质的交换(Hou,1998;Lindzen,1994)。同                  Quan et al,2004 )。这一 HC 增强的结论在北半球
               时,它还包括着将副热带的水汽汇聚至热带的输送                            春季、夏季中也可以得到证实(Feng et al,2013,
               过程(Diaz and Bradley,2004)。因此,HC 对全球               Tanaka et al,2004)。Frierson et al(2007)使用模式


                  收稿日期:2021⁃07⁃30;定稿日期:2021⁃11⁃13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51)
                  作者简介:杜梦莹(1998-),女,新疆奎屯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天气气候影响研究
                         E-mail:1653952243@qq.com
                  通信作者:李艳(1983-),女,河南南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极端天气气候研究. E-mail:liyanlz@lzu.edu.cn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