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24

6 期                    曹言超等: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1387
               1(b)]。本文规定 TPSD指数>0. 8(<−0. 8)作为标准                PC1 和 PC2 将 BSISO1 分 为 8 个 不 同 的 相 位 ,与
               来对多雪年和少雪年进行划分,选取了 5 个多雪年                          BSISO1 相关的对流在第 1 相位首先出现在赤道印
              (1983,1986,1987,1998 和 2012 年)和 7 个少雪年             度洋上空,然后向东北方向传播到第 4 相位的孟加
              (1984,1985,1988,1991,1999,2004和2006年)。             拉湾以及 MC 区域,在第 5~6 相位继续东北方向传
                   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                           播,第 7 相位到达南海,第 8 相位到达西北太平洋。
               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下载                             同样根据 PC3 和 PC4 可以将 BSISO2 也分为 8 个相
               的审图号为 GS(2016)2923 号的中国地图和审图号                     位,与 BSISO2 相关的对流在第 1 相位位于赤道印
               为GS(2016)2948号的世界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度洋和菲律宾海,然后在印度、西北太平洋以及东
                                                                 亚地区向北和西北方向传播。与 BSISO1 相比,
               3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与BSISO的关系
                                                                 BSISO2的环流更为狭长呈锋面状。
                   Wheeler and Hendon(2004)提出多元实时 MJO                本文统计了多雪年、少雪年及 1981-2016年夏
               指数(Real-time Multivariate MJO,RMM)用于监测            季 BSISO1和 BSISO2不同相位出现的平均天数(表
               和预测 MJO 活动。但是在北半球夏季,RMM 获取                        1,表2)。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夏季各个相位出现的平
               的季节内振荡信号主要局限在赤道附近,不能够延                            均天数做 t检验,*和**分别表示通过了 90% 和 95%
               伸到亚洲夏季风区。因此,Lee et al(2012)提出了                    显著性水平检验。由表 1 可知,在多雪年夏季,
               一种 BSISO 指数。在 Lee et al(2012)的研究中,对               BSISO1出现在第4相位的天数明显偏多,比多年平
               10°S-40°N,40°E-160°E 区域内的 OLR 和 850 hPa           均天数多出近 7天;而出现在第 7相位的天数偏少,
               纬向风异常做 MV-EOF 分解,BSISO1 由前两个主                     比气候态少约 3 天。少雪年时则出现相反的变化,
               分量 PC1、PC2 定义,BSISO2 由第三、第四主分量                    BSISO1出现在第4相位的天数明显偏少,比多年平
                                                         2 1/2
               PC3、PC4 定 义 ,其 中 BSISO1=(PC1 +PC2) ,              均天数少4~5天;而出现在第7相位的天数偏多,比
                                                   2
                            2
                                 2 1/2
               BSISO2=(PC3 +PC4) 。这两个 BSISO 指数可以                 多年平均多4~5天。多雪年时BSISO1出现在第四相
               较好地描述亚洲季风区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其中                             位的平均天数是少雪年的2. 6倍,而出现在第七相位
               BSISO1 可以获取亚洲季风区内周期为 30~60 天的                     的平均天数约是少雪年的二分之一。从表 2可以看
               典型的向北传播的 BSISO 信号,BSISO2 则主要捕                     出,在多雪年夏季时,BSISO2出现在第2、3相位的
               获向北和西北方向传播的周期为 10~30天的 BSISO                      天数偏多,比多年平均多出近4~5天;而出现在第8
               信号。BSISO1 及 BSISO2 不同相位对应的风场及                     相位的天数偏少,比多年平均少3~4天。少雪年时则
               OLR异常特征可参考Lee et al(2012)中所述。根据                   相反,BSISO1出现在第2、3相位的天数偏少,比多
                                表1  1981--2016年夏季,高原多雪年、少雪年BSISO1各个相位出现的平均天数
                          Table 1  Mean number of days for different phases of BSISO1 for 1981--2016 summer season
                                        with excessive and reduced spring TPSD and its climatology

                                                                   相位
                   类型
                               1          2         3          4          5         6          7         8
                                                                                             *
                                                              **
                 多雪年/天      10. 2(+1. 1)  11(-2. 5)  13. 8(+1. 4) 18. 2 (+6. 7) 13. 4(-0. 2)  9. 8(-0. 2)  7(-3. 3)  8. 6(-2. 9)
                                                                                              **
                                                             **
                 少雪年/天      10(+0. 9)  13. 4(-0. 1)  10. 4(-2. 0)  7 (-4. 5)  12. 4(-1. 2)  12. 3(+2. 3) 14. 9 (+4. 6) 11. 6(+0. 1)
                 所有年/天        9. 1       13. 5     12. 4      11. 5     13. 6       10        10. 3     11. 5
                  括号里面的数字表示多雪年、少雪年平均天数与多年平均之间的差值;*和**分别表示通过了90%和95%显著性水平检验
                                表2  1981--2016年夏季,高原多雪年、少雪年BSISO2各个相位出现的平均天数
                             Table 2  Mean number of days for different phases of BSISO2 for 1981--2016 summer
                                     season with excessive and reduced spring TPSD and its climatology
                                                                   相位
                   类型
                               1          2         3          4          5         6          7         8
                                        **
                                                                                                        *
                                                   **
                 多雪年/天      12(+0. 3)  16 (+4. 4)  15. 6 (+4. 6)  11. 8(0)  8. 6(-2. 8)  11. 2(-1. 4)  9. 2(-1. 6)  7. 6(-3. 4)
                                                   *
                                                                                                         *
                                         *
                 少雪年/天      9. 9(-1. 8)  8. 6(-3. 0)  7. 9(-3. 1)  10(-1. 8)  13. 7(+2. 3)  15. 3(+2. 7)  12. 7(+1. 9)  13. 7(+2. 7)
                 所有年/天        11. 7      11. 6      11        11. 8     11. 4      12. 6      10. 8      11
                  括号里面的数字表示多雪年、少雪年平均天数与多年平均之间的差值;*和**分别表示通过了90%和95%显著性水平检验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