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142

6 期                   刘雨佳等:岭南地区两类典型森林下垫面地表通量特征比较研究                                         1505



























                                             图3   两站湿季云天的感热和潜热通量日变化
                     Fig. 3  Diurnal variation of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luxes on a cloudy day in the wet season at the two stations

               相比,干季的两站的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差异不                             于珠海站所选年份干季的降水量(见图 4),且增城
               大,其中增城站感热略大于潜热,而珠海站的潜热                            站晴天和云天天数占比多于珠海(见表 1)。在湿
               略大于感热;增城站净辐射正午时分最大值大于珠                            季,受充足水汽的影响,两个站点白天的潜热远大
               海站,这是由于增城站在所选年份干季的降水量少                            于感热,潜热占据主导地位。






























                                                 图4  增城站和珠海站日降水量变化
                                 Fig. 4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changes at Zengcheng Station and Zhuhai Station.
                                      The black asterisk is the dividing point between wet and dry seasons
               3. 2  波文比的变化和冠层表面负感热                              波文比小于增城站的波文比,其中珠海站白天波文
                   图 6 为干季和湿季平均的两个站点波文比(感                        比略小于 1,表示潜热稍大于感热,增城站波文比
               热与潜热的比值)的日变化。从图 6 中可以看出,                          大于 1,表示感热大于潜热。在湿季,白天波文比
               干季和湿季波文比在夜间波动比白天大,珠海站波                            都小于1,表示湿季的白天以潜热为主。
               文比夜间波动也比增城站大,白天波文比为正值,                                夜晚,感热和潜热值都很小,波文比波动较
               波动较小。在干季,白天两个站波文比的值在 1 附                          大。波文比夜晚为负值是由于负感热现象所造成,
               近变化,表示干季的潜热和感热相当,白天珠海站                            夜间森林降温快,大气降温慢,并且城市下垫面的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