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82
第 41 卷 第 5 期 高 原 气 象 Vol. 41 No. 5
2022 年 10 月 PLATEAU METEOROLOGY October,2022
王钦,曾波,2022. 四川盆地两类区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物理量场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41(5):1175-1189. WANG
Qin,ZENG Bo,2022. Analysis of Circulations and Physical Variables in Multi-levels Associated with two Types of Regional Per‐
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J]. Plateau Meteorology,41(5):1175-1189.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1. 00038.
四川盆地两类区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
物理量场特征及成因分析
1
王 钦 ,曾 波 2
(1.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 广汉 618307;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利用四川省气象局提供的 1961-2015 年台站历史观测降水数据、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了近 55 年四川盆地西部型和东部型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RPHRs)中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水汽
来源和输送以及物理量场的差异。结果表明:(1)盆西型 RPHRs过程中,整个中高纬的长波槽脊经向发
展不如盆东型强,巴尔克什湖低槽位置偏西偏北,更加稳定少动,在其前端不断有短波槽分裂东移南
下,与盆东型中低槽进入我国之后东移分裂形成阶梯槽的演变明显不同。(2)盆西型中南亚高压、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高低空急流以及低层气旋式切变均比盆东型偏西、偏北。盆西型中 130°E以西的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形态呈经向型,与东部型的纬向分布明显不同,且东部型中高空急流强度更强且向东南倾
斜。(3)受环流影响,盆西型暴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特征比盆东型偏西,强垂直上升运动偏西,所
需水汽主要表现为以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输送为主,而盆东型则以南海为主的东南气流输送更为明显,
对流不稳定能量更强。(4)与气候平均相比,巴尔克什湖至中国东部在盆西型暴雨有稳定少动的“反气
旋-气旋-反气旋”的环流距平形势,在盆东型中则为东移加深的“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的环流距
平形势,这与盆东型中Rossby波的能量传播更加偏东偏南有关。
关键词: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Rossby波
文章编号:1000-0534(2022)05-1175-15 中图分类号:P4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1. 00038
1 引言 等,1998;张庆云等,2001;孙力等,2002;丁一汇
和胡国权,2003;李跃清和蒋兴文,2007),1981
暴雨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因暴
年、2004年、2013年西南地区(何光碧等,2002;宗
雨造成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 志 平 和 张 小 玲 ,2005;龚 晓 倩 ,2017;Hu et al,
影响。暴雨中的区域持续性暴雨(Regional Persis‐ 2015)发生的区域持续性特大暴雨,比普通暴雨给
tent Heavy Rainfall,RPHR)作为一种具有极强致灾 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造
能力的极端事件,由于其降水范围和强度大,持续 成的国民经济损失更加巨大。因此开展对此类持
时间长,往往引起大范围的洪涝、山体滑坡、泥石 续性暴雨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持续性暴雨的认
流等衍生灾害,如 1991 年、2003 年江淮流域(陆尔 识,而且也为暴雨的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
和丁一汇,1996;胡国权和丁一汇,2003;周玉淑 据,有利于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气象保障能
等,2005),1998 年长江流域、松嫩流域(黄荣辉 力。此外,这也是进一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
收稿日期:2020⁃07⁃24;定稿日期:2021⁃04⁃28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0306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705);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20ZYD032);高
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ZKT202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项目(Q2020-0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37215,41175048)
作者简介:王钦(1987-),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短临天气预报技术研究. E-mail:wangq_134@163.com
通信作者:曾波(1984-),女,四川成都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气气候诊断分析. E-mail:bozeng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