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71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164












































                图1   贺兰山东麓不同量级暴雨过程的平均降水量(a~c,彩色区,单位:mm)和暴雨日数(d~f,彩色圆点,单位:d)分布
                                  (a)~(c)中黑色加粗线为1200 m地形线;(d)~(f)中灰色阴影为海拔(单位:m)
                  Fig. 1  The mean accumulated rainfall(a~c),color area,unit:mm)and days(d~e),color dots,unit:d)of different
                     grades of rainstorm processes in the eastern foot of the Helan Mountain. The bold black line indicates the terrain
                          height of 1200 m in Fig. 1(a)~(c). The gray shadow denotes elevation(unit:m)in Fig. 1(d)~(f)

                                       ∂U                       程与中层 EGR 对应较好,60% 的大暴雨过程与低
                                     g
                               N =     ∂Z               (2)     层 EGR 对应较好。因此,下文着重分析中低层
                                       θ
                                                                EGR 分布与贺兰山东麓不同量级暴雨过程的对应
             式中:f 为柯氏参数;U 为纬向风;Z 为高度;N 为                        关系。
                                                      ∂U
             浮力振荡频率;g 为重力加速度;θ 为位温;                      是      3. 2  斜压性特征
                                                       ∂Z
             纬向风随高度的切变。                                             中层 700~500 hPa,暴雨量级越大,EGR 大值
                  为了研究不同量级暴雨环流形势的三维结构特                          中心偏离暴雨中心越远、关键区内 EGR 值越小,只
             征,将贺兰山东麓地区作为暴雨关键区(37. 8°N-                         有一般暴雨过程的降水中心处在 EGR 次大值区,
             39. 4°N,105. 7°E-107°E,图 2 红色虚线方框所                 大和特大暴雨过程都位于自北向南的 EGR 递减梯
             示),暴雨中心都集中在关键区内。采用式(1)分别                           度带上,其中,一般暴雨过程的 EGR 大值中心在
                                                                                                            -1
                                                                                                         −6
             计算关键区内外 23 次过程 875~700 hPa、700~500                 40. 5°N 附近,关键区内 EGR 中心值大于 7×10 s ,
             hPa、500~200 hPa 垂直积分的 EGR 值,再分别对不                  暴雨中心位于 EGR 次大值区[图 2(a)];大暴雨过
             同量级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低、中、高三层                              程的 ERG 大值区位于 40°N 以北地区,关键区内
                                                                                       -1
                                                                                    −6
             EGR 与贺兰山东麓暴雨中心、分布形态的对应关                            EGR 中心值大于 6×10 s ,暴雨中心位于 EGR 大
             系。结果表明(图略),分别有 57%、39%、4% 的暴                       值区的底前部[图 2(b)];特大暴雨过程的 ERG 大
             雨中心和形态分布与低、中、高层 EGR 分布相似,                          值区位于 41°N 以北地区,关键区内 EGR 中心值大
             其中,64% 的一般暴雨过程和 100% 的特大暴雨过                        于 6×10 s ,暴雨中心较 ERG 大值中心偏南约 3 个
                                                                       −6
                                                                         -1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