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6期
P. 28

第 45 卷             单仁亮,等: 深部岩体结构面动力特性与致灾效应研究进展                                  第 6 期

               据岩体结构面单向受拉实验获得。

                   在考虑塑性及损伤的情况下,推导出岩体结构面应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式:
                                                              e
                                                                     p
                                                  σ r = (I − d) : D : (g− g )                           (3)
                                                    −
                                           +
                                             −
                                                                            e
               式中:σ 为岩体结构面应力,I=p +p ,p 和        +  p 分别为拉、剪投影张量,D 为结构面单元的弹性矩阵,g                       和  g p
                     r
               分别为位移和塑性位移矩阵。


                      0.12                                        2.0
                              Experimental data                          0.005 Hz
                      0.10    Fitting result                      1.5    0.010 Hz
                                                                         0.050 Hz
                     Mean strain rate/s −1  0.06                 Displacement/mm  1.0
                                                                         0.100 Hz
                      0.08
                      0.04
                      0.02                                        0.5


                        0     0.02  0.04  0.06  0.08  0.10         0         2       4       6       8
                                    Load frequency/Hz                              σ/MPa
                       (a) Curves of mean strain rate vs. loading frequency  (b) Closure deformation curv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图 5    实验结果 [17]
                                                  Fig. 5    Experimental results [17]

               1.3    结构面动力特性理论研究模型
                   (1) 黏弹性模型
                   黏弹性模型可以描述结构面在动力荷载下的变形行为。它结合了黏性和弹性                                     2  种性质,描述了结
               构面既能储存能量,又能耗散能量的特性。黏弹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结构面在低频或长期荷载下的
               动力特性。例如,在深部隧道或矿井中,结构面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缓慢的变形,这种行为可以
               通过黏弹性模型来捕捉。此外,黏弹性模型还适合描述结构面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特性,对于长期稳定性
               分析非常重要,目前开展的研究都是基于                  Kelvin  模型和  Maxwell 模型展开    [19-20] ,如图  6  所示。
                                                 E

                                                                      E     η

                                                 η
                                            (a) Kelvin model      (b) Maxwell model
                                                    图 6    黏弹性模型  [19-20]
                                                 Fig. 6    Viscoelastic models [19-20]
                   (2) 动摩擦模型
                   动摩擦模型专门用来描述结构面在剪切作用下的滑移行为,特别是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结构面的滑
               移和摩擦阻力变化。常见的动摩擦模型为                   Rate-and-State 摩擦模型  [21] 。该模型通过引入反映直接速率效
               应的本构参数      a  和反映剪应力变化的状态变量             λ,精确描述摩擦力随滑动速率和滑移过程的变化:
                                                              v      λ
                                                       ∗
                                                  µ = µ +aσln   +bln                                    (4)
                                                              v ∗    λ ∗
               式中:μ  为摩擦因数,      µ ∗   和   λ ∗   为参照速率   v ∗  的摩擦因数稳态值与对应稳态值,b      为表示过渡过程强弱的本
               构参数,v 为滑动速率。




                                                         061101-5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