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真空与低温》2025年第4期
P. 49
464 真空与低温 第 31 卷 第 4 期
程中产生的已知的源项;A 为离散后速度变量的系 互摩擦项中的非线性,本文中选择将其显式处理。
数; ∆t为迭代时间步长;V i 为网格单元体积;S f 为网 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中,对于式(7)和式(8)中热
格单元的各个面的面矢量;上标 t 为当前时间步, 机效应项的温度梯度定义为体心梯度。以一维均
为已知的;上标 t +∆t为下一时间步,为未知的;下 匀结构化网格为例(如图 1 所示),使用体心梯度进
标 i 为当前网格;下标 i±1为临近网格。为了处理 行离散时,获得的离散后的方程为:
T
T
T
p
t+∆t
p
p
a T t+∆t +a T t+∆t +a T i−2 +a p t+∆t +a p t+∆t +a p t+∆t = C (9)
i
i+2
i−2
i−2
i
i−2
i+2
i
i
i+2
i+2
| {z } | {z }
温度梯度项体心离散 压力梯度项体心离散
而使用面梯度离散方法的主要思想则是通过面梯
i+2 i+1 i i−1 i−2
度离散方式,使梯度项离散格式包含相邻网格的影
响,而非间隔一个网格的影响,从而避免产生体心
d
i+3/2 i+1/2 i−1/2 i−3/2 离散方法引起的数值振荡。
图 1 网格结构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rid structure
由于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面梯度离散方法,体心 奇数网格的解
T i+1
梯度离散格式的具体推导过程请参考附录。体心 T i−1
梯度离散后的压力泊松方程如式(9)所示,不难发 T 偶数网格的解
现体心离散方法得到的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项中,
T i+2
仅包含当前节点 i 以及与 i 间隔一个网格节点(即 T i T i−2
i+2 和 i-2 点)物理量的影响,而不包含节点 i 点相
邻节点的影响;相邻节点影响仅出现在其他项中。
对于一般流体(非超流氦)的流动问题中,梯度项并 位置
不占主导作用,其他项中的相邻点影响较强,此时
图 2 体心梯度导致数值震荡的原理图
体心离散方法所得到的格式数值振荡并不明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numerical oscillations caused by
然而,在超流氦流动问题中,热机效应项的存在导
body center gradient
致梯度项的作用占主导作用 [16-17] ,此时离散方程的
数值表现主要由梯度项的离散格式决定。在梯度 1.2 热机效应项面梯度离散方法
项的主导作用下,体心离散方法间隔一个网格影响 在本节中,作者同样以一维均匀结构化网格为
的特性影响下,这个问题的离散点满足的方程组将 例,对面梯度离散方法的具体原理进行说明。对于
解耦成奇数网格点的方程组与偶数网格点的方程 式(7)和式(8)来说,其在求解区域上是处处成立的,
组。在梯度项的作用下,两组方程的解出现越来越 因此在网格面上,有如下方程:
大的差,最终发展成如图 2 所示的锯齿状数值震荡。
( )
∑
1 t t+∆t t+∆t ρ n t+∆t
t+∆t
v = A v −(ρ s s) ∇ f T − ∇ f p (10)
n,f t n,Nb n,Nb f +S n,f
A n,f Nb(f) ρ f
( )
∑
1 t t+∆t t+∆t ρ s t+∆t
t+∆t
v s,f = A s,Nb s,Nb +(ρ s s) ∇ f T − ∇ f p +S s,f (11)
v
f
A t Nb( f) ρ f
s,f
式中: ∑ 为网格临近网格面上物理值的求和,以 对于离散后的连续性式(6),在一维均匀网格
Nb( f)
网格 i 为例; ∑ 为面 i±1/2以及 i±3/2上物理量的 中表示为:
Nb( f) ρ t+∆t −ρ t ∑( )
求和; ∇ f 为面上梯度,以图 1 中面“i-1/2”上的热机 V i + ρ n,f v t+∆t +ρ s,f v t+∆t S f = 0 (13)
∆t n,f s,f
效应项温度面梯度为例。面梯度可以离散为: f
将式(10)、式(11)和式(12)代入到式(13),可
T i+1 −T i
∇ i−1/ 2 T = (12)
d 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