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248
2178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38 卷
Δd
NonlinearBeamColumn单元
800 mm Pingching4材料
640 mm
Z 零长度单元
Y 1480 mm
O
X
图 16 预制装配式高层建筑三维模型
图 19 试验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Fig. 16 3D model of prefabricated high-rise building
Fig. 19 Finite element model correspon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structure
LRB500 LRB600 LRB700 LRB800
5
4.5%
4 3 2 1.4% 2.2% 2.75%
柱百分比 / % −1 1 0 0.2% 0.35% 0.75%
−2
−3
−4
−5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循环次数
图 20 循环位移荷载
Fig. 20 Load under cyclic displacement
试验结果 数值模拟结果
50
40
30
20
横向力 / kN −10 0
10
−20
图 17 隔震支座布置 −30
−40
Fig. 17 Layout of isolation bearings −50
−75 −65 −55 −45 −35 −25 −15 −5 5 15 25 35 45 55 65 75
D E F
横向位移 / mm
图 21 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Fig. 21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NonlinearBeam NonlinearBeamColumn单元
Column单元 Pingching4材料 results
Pingching4材料
A B C 3.3 BRB+NFVD+BIS 预制建筑抗震性能
本节研究 BRB+NFVD+BIS 预制装配式高层建筑
零长度单元
零长度单元
在近场非脉冲、近场脉冲和远场三种地震作用下的
抗震性能,地震波加速度反应谱与目标谱(规范谱)
对比如图 22 所示。对预制装配式非隔震建筑、预制
装配式隔震建筑和 BRB+NFVD+BIS 预制装配式建
筑的抗震性能进行比较。图 23 给出了三种建筑在
图 18 预制梁-柱简化模型
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楼层绝对加速
Fig. 18 Simplified model of prefabricated beams and columns
度和右下外角柱剪力的对比图。图 23 中,预制代表
图 19 所示;在柱顶部施加位移控制荷载 Δd,对应试 预制装配式非隔震建筑,预制隔震代表预制装配式
验施加到柱高比 4.5% 的往复循环荷载,如图 20 所 隔震建筑,BRB+NFVD+BIS 代表 BRB+NFVD+BIS 预
示;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如图 21 所示。由图 21 制装配式建筑;均值分别代表近场非脉冲地震、近
可 知, 试 验 结 果 和 数 值 模 拟 结 果 比 较 吻 合 , 表 明 场脉冲地震和远场地震三种地震波平均值。由图 23
ADIBI 等 [13-15] 提出的经验旋转弹簧模型可以很好地 发现,与预制装配式非隔震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隔
模拟预制节点滞回性能。 震建筑和 BRB+NFVD+BIS 系统预制装配式建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