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6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246

2176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38 卷


              慢,此时通过调整参数减小隔震层位移的效果较差;                                   140
              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和顶层位移相邻等高线间距很
                                                                        120
              窄,表明此时对参数         α和  NIR  进行较小的调整都会对
              最大层间位移和顶层位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选                                   100
              择合适的     NIR  和 α是必要的。通过仔细分析图             9~11,          位移 / mm  80                   μ in
              当 α>0.2  时,可避免对上部结构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μ so
                                                                                                     μ sn
                                                                         60
              在 α>0.2  时,随着  NIR  的增大,隔震层位移变化趋势
                                                                                                     μ i
              为先迅速下降,然后趋于平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变                                    40                          μ s
              化趋势为先趋于平缓,然后迅速上升。以隔震层位
                                                                         20
              移刚达到下降平缓段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未明显增                                      0.1  0.4  0.7  1.0  1.3  1.6  1.9  2.2
                                                                                        BIR
              加为准则,NIR     的取值范围为       0.5~1.0,此时结构顶层
                                                                 图 13 隔震层位移与上部结构最大位移随             BIR  的变化趋势
              位移也刚好处在最小峰值阶段。
                                                                Fig. 13 Variation  trend  of  isolation  layer  displacement  and
                  综 上 所 述,  α和  NIR  的 取 值 范 围 分 别 为  0.2~0.4
                                                                       superstructural maximum displacement with BIR
              和  0.5~1.0,分别如图   9~11  中的红色方框所示。


                                                                        140
              2.3    BRB+BIS  系统参数研究
                                                                        120
                  在隔震层布置       BRB,通过改变     BIR  和结构进行非
                                                                        100
              线性动力分析,对隔震层位移、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和
              结构顶层位移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如图                  12~14  所示。            位移 / mm  80                  μ in
              图  12  给出了布置    BRB  后隔震层位移与结构最大层                                                     μ mo
                                                                         60                         μ mn
              间位移随     BIR  的变化趋势。图       12  中,  µ i 为隔震层位                                         μ i
              移, µ f 为结构最大层间位移,        µ in 为未布置  BRB  时隔震               40                         μ m
              层位移,   µ fi 为未布置   BRB  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         µ fo 为
                                                                         20
              非隔震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图                13  给出了布置    BRB               0.1  0.4  0.7  1.0  1.3  1.6  1.9  2.2
                                                                                        BIR
              后隔震层位移与上部结构最大位移(相对隔震层顶
                                                                 图 14 隔震层位移与结构最大顶层位移随             BIR  的变化趋势
              部)随   BIR  的变化趋势。图       13  中,  µ s 为结构最大位
                                                                Fig. 14 Variation  trend  of  isolation  layer  displacement  and
              移, µ sn 为未布置  BRB  时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最大位移,                        structural maximum top floor displacement with BIR
              µ so 为非隔震结构上部结构最大位移。图                 14  为布置
                                                                BIR  的增大,隔震层位移先迅速减小并趋于平缓;结
              BRB  后隔震层位移与最大顶层位移(相对地面)随
                                                                构 最 大 层 间 位 移 逐 渐 增 大, 并 逐 渐 接 近 未 设 置
              BIR  的变化趋势。图       14  中,  µ m 为结构最大顶层位移,
                                                                BRB  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结构最大顶层位移呈现先
              µ mn 为未布置  BRB  时隔震结构最大顶层位移,           µ mo 为非
                                                                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上部结构最大位移逐渐增大。
              隔 震 结 构 最 大 顶 层 位 移 。 由图      12~14  可 知 , 随 着
                                                                重要的是,当      BIR  在  0.20~1.00  范围内时,BRB  在有效

                      100                                       减小隔震层位移的同时又保证结构不产生过大位移。

                                                  μ in
                       80                         μ fo          2.4    BRB+NFVD+BIS  系统参数对结构的影响
                                                  μ fi
                                                                    前文分别对      NFVD+BIS  系统和    BRB+BIS  系统进
                                                  μ i
                     位移 / mm                      μ f           行非线性动力分析,得出了合理的             NFVD NIR、  α和 BRB  BIR 而形成
                       60
                                                                                                          取值
                                                                                                 和
                                                                范围。本节在隔震层同时布置
                       40
                                                                BRB+NFVD+BIS   系统,具体方法:首先优选           NIR=0.92、
                                                                α=0.2  和  BIR=0.92,计算布置  NFVD+BIS  系统与    BRB+
                       20
                                                                BIS  系 统 的 隔 震 层 位 移 ; 然 后 在 隔 震 层 同 时 布 置
                        0                                       BRB  和  NFVD,并将   BIR  和  NIR  减半,均取为   0.46,研
                        0.1  0.4  0.7  1.0  1.3  1.6  1.9  2.2
                                      BIR                       究混合系统在不同地震水准下隔震层位移变化行为,

               图 12 隔震层位移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随            BIR  的变化趋势       隔震层位移和基底剪力分别如表               2  和  3  所示。根据规
              Fig. 12 Variation  trend  of  isolation  layer  displacement  and  范要求 [12]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支座位移不应
                     structural maximum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with BIR  大于支座直径的  0.55  倍和各层橡胶厚度之和的     3.0  倍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