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190

2120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38 卷


              的  0.8  倍,每隔  30 s 令次级通道相位滞后一个采样                      正常次级通道      突变后的次级通道        辨识出的次级通道
                                                                        0
              点,仿真参考信号频率为            40 Hz,采样频率为      320 Hz,
                                                                     −100
              即每个采样点的延迟会带来              45°的相位滞后,将本文                                    X: 50
                                                                                        Y: −181.363
              算法与采用离线辨识次级通道进行                  120 s 的仿真对           相位 / (°)  −200
              比,误差时域图如图         9  所示。                               −300               112.59°
                                                                               X: 50
                                                                               Y: −293.953

                       4                                             −400
                           经典FxLMS算法                                     0    20    40   60    80   100
                           本文算法
                       2                                                            频率 / Hz

                     幅值  0                                                图 11 突变后次级通道的相频特性
                                                                Fig. 11 Phas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mutation  of
                      −2                                               secondary path
                               延迟45°   延迟90°  延迟135°
                      −4
                        0    20  40   60   80  100  120         4    控  制  信  号  在  线  辨  识  振  动  控  制  试  验
                                     时间 / s

                       图 9 突变时次级通道的误差时域图                            为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实际有效性和隔振性
              Fig. 9 Time-domain diagram of error signal with the mutation  能,搭建主、被动混合隔振主控控制试验平台并进
                    of secondary path
                                                                行试验分析。搭建的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及其控
                  可见当次级通道在相频特性上发生不超过                    90°的    制系统如图      12  所示。

              突变时,两种算法均能保持稳定并重新收敛,刚好发
                                                                      上位计算机                   小型隔振台
              生  90°的相位突变时,采用离线辨识次级通道的                FxLMS                          参考信号传感器
              算法开始失效,而当发生超过              90°的相位突变时,则
                                                                                                     功率放大
              该方法加速发散。本文算法在上述过程中均保持了
              快速、稳定的控制,且超调量较小。
                  针对在一次系统突变中相位变化超过                   90°的情          STM32主控芯片
                                                                                           信号处理及放大设备
              况,各算法仿真参数不变,调整参考信号频率为                    50 Hz,                          误差传感器           数据调理
              根据式    (20) 可计算出延迟两个采样点会带来               112.5°
                                                                                   数据采集
              的 次 级 通 道 相 位 延 迟 。 对 比 各 算 法 控 制 性 能 如
              图  10  所示。                                                           控制信号

                                                                             图 12 控制试验平台示意图

                      40
                                         本文算法                     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trol experiment platform
                                         浦玉学算法   [15]
                      30                 AKHTAR算法 [14]              设定振动电机工作频率为             50 Hz,安装在电机外
                     R(n) / dB  20       ERIKSSON算法 [4]         壳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及隔振平台下层与电磁作动器
                      10                                        连接处的误差信号传感器分别为                 FxLMS  控制器提
                                                                供参考信号及误差信号。采集经过调理滤波之后的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信号经由     STM32H750XBH6   控制器运算后输入功率
                                    t / s
                                                                放大器,驱动电磁作动器产生作动力,实现在线系统
                   图 10 突变后次级通道的归一化降噪量时域图
                                                                辨识的同时完成振动的主动控制。
              Fig. 10 Time-domain  diagram  of  normalized  noise  reduction
                                                                    所设计的     FxLMS  控制器收敛步长为         0.05,次级
                     amount after the mutation of secondary path
                                                                通道在线辨识收敛步长为             0.01,采样频率为      320 Hz,
                  本文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上均优于其他                          模 拟 初 级 通 道 和 次 级 通 道 以 及 控 制 器 分 别 采用
              算法,当系统发生较大突变时也能保证控制的稳定,                           17  阶以及  256  阶的  FIR  滤波器拟合。本文方法在控
              绘制本文算法在系统发生突变后所辨识的次级通道                            制开启时将模拟次级通道的所有权值初始化为                      0,对
              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11  所示。                          比采用离线辨识次级通道模型的经典前馈控制算
                  可见在次级通道相位发生             90°以上的突变时,本           法,在频域上的降噪效果如图              13  所示。
              文算法对突变后的次级通道相频特性进行了精确的                                由图   13  可知,无次级通道模型的在线辨识算法
              辨识,在噪声频段对相位变化的识别与理论计算一                            能迅速收敛并达到与离线辨识同样的降噪效果,对
              致,保证了控制器的性能。                                      比单纯采用被动隔振时的降噪效果,其在主要噪声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