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96
1118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6 月
因子,综合考量应急资源调度、处置行为等干预 2.4 多源情报融合与验证
措施的效应,最大程度规避并控制灾害要素向致 多源应急救援情报融合通过挖掘情报之间
灾因子的转化,最终达成断链减灾的救援目标。 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将来自不同方法的相关信息
文献[62]提出了面向暴雨级联灾害的态势转化 进行整合,以支持应急响应决策制定 [66] 。多源情
推 演 方 法 ,融 合 了 概 率 分 析 工 具 与 多 源 空 间 数 报融合可分为数据融合和模型融合:数据融合是
据,实现了地理网格级别小粒度承灾体的情景态 通过关联多源数据生成更准确、统一的信息;模
势转化动态推演。应急资源的可用性、部署时机 型融合是通过整合多个已有模型,使其能够协同
以及处置行为的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灾害态势 处理多源异构数据,提取代表性特征并进行联合
的演变和最终的灾后恢复过程。文献[63]从时 判断,通常用于辅助决策。
间动态学视角,定义了应急响应四阶段中目标与 在数据融合方面,现有研究多采用知识图谱
属性,分析了 2022 年泸定地震案例中应急响应网 技术,以解决情报线索多源异构、语义多变的问
络和组织资源双模式网络的动态演变特征。应 题。文献[67]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灾害场景
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实体匹配和模式对齐两个步
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动态调度策略能在灾害态
骤实现知识融合。其中,实体匹配是对具有不同
势推演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决策过程。该
标识但指向同一对象的实体进行语义消歧,并将
过程通过实时分析灾害链中的资源需求,确保资
其标识为全局唯一实体;模式对齐则主要通过同
源 部 署 的 及 时 性 与 精 确 性 ,从 而 最 大 化 减 灾
义词扩展、近义词映射及属性关联实体类型分析
效果。
等方法,实现实体属性及其属性值的融合。文献
此外,一些研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实景三
[68]提出了面向网络安全领域的威胁情报提取
维城市数字模型成果,增强了真实场景下灾害态
与融合框架,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抽取实
势的视觉效果。文献[64]基于增强的真实操作、
体关系三元组,通过关联分析实现信息统一,特
虚拟模拟、构造模拟的动态交互技术,提出重大
别采用改进的 Levenshtein 距离计算方法,有效关
综合灾害耦合情景推演方法,开发了多维度、多
联不同数据源中的相同实体,最终构建初步的网
尺度、虚实一体化的情景推演与综合分析平台。
络安全知识图谱。
文献[65]提出并开发了一种三维森林火势蔓延
在模型融合方面,研究主要采用、不确定性
模拟系统,通过建立火灾环境因子与森林火灾蔓
推理或深度神经网络方法,赋予模型多源异构信
延趋势之间的关系,准确预测火势蔓延。结合应
息融合能力。文献[69]提出基于加权平均证据
急资源的调度与动态调整,这些模型可以引入更
冲突概率的融合算法,应用于隧道突水灾害的风
精细的灾后资源管理和响应优化。应急资源和
险预测。文献[70]构建了集成互信息理论、改进
应急处置行为等的融入,不仅提高了灾害态势推
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多源
演的精确度,还增强了决策者应对灾害的灵活性
异构数据融合模型,通过融合多种环境因子实现
和应变能力。在灾害推演的过程中,通过对应急
滑坡累计位移量的预测。
资源调度的实时反馈,优化资源的配置和调度路
多源情报融合是对多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不
径,能够有效提升应急响应的效率和灾害处置的 完整信息加以综合,以形成相对完整、一致的感
成功率。 知描述,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功能的
孕灾机理揭示了灾害的成因和演变过程,但 过程。现阶段,多源情报融合结果量化的研究主
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未能充分发 要聚焦于不确定性度量和信息贡献权重分配方
挥应急地理空间大数据的真正优势。建立应急 面。文献[71]从专家和公共主体的角度出发,提
处置行为与灾害演化过程的双向耦合模型亟待 出一种融合公众与专家智慧的多主体加权信息
突破,既要量化救援力量部署对灾害链的阻断效 融合方法,验证了公众与专家协同辅助下应急响
应,也需要考虑资源调度时延、处置措施失效概 应决策可行性。文献[72]通过引入了多层次、多
率等现实约束条件对态势推演结果的反向修正。 维的环境-事件模型,融合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
耦合人地关系、地球观测数据、机理模型、机器学 静态数据和降雨量、社会舆情等动态数据,定量
习等交叉学科的前沿方法进行定量和定制的灾 揭示了郑州“7·20”洪涝灾害期间的时空演变模
害演变推理仍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探索。 式。然而,这些研究侧重于算法和模型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