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221

石小涛,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517


                           表 1    实验鱼的相关参数                     式中,N 表示该工况下成功通过管式鱼道出口
                                                                       3
                    Tab. 1    Parameters of fish in experiment  的实验鱼数量。
                                                                   为识别管式鱼道上溯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
                参数            Q 1                Q 2
                index   30°   45°   90°    30°   45°  90°      本研究构建了以水温、流量、管道角度、尝试
               BL/cm   12.5±0.8 12.7±0.5 13.0±0.9 15.8±3.6 16.0±0.7 13.2±0.5  次数和目标鱼体长、体宽、体高、肥满度为协
               BD/cm   1.4±0.1 1.4±0.1  1.5±0.1  1.9±0.4 1.9±0.2 1.5±0.1  变量的尝试率、通过率和最大上溯距离          Cox  风
               BH/cm   3.5±0.2 3.6±0.2  3.5±0.3  3.5±0.2 3.6±0.2 3.5±0.3  险比例回归模型,其中水温、体长、体宽、体
               W/g    29.14±5.5 30.3±3.8 32.45±5.6 29.1±5.5 30.3±3.8 32.5±5.6  高、肥满度为连续变量,鱼道角度  (1:30°、2:
               CF/(g/cm ) 3  1.5±0.1 1.5±0.1  1.5±0.1  1.5±0.1 1.6±0.1 1.5±0.2  45°、3:90°)、流量  (1:2.4 L/s、2:3.9 L/s) 和
              注:Q 1 为2.4 L/s流量工况;Q 2 为3.9 L/s流量工况;BL为体长,BD为    尝试次数     (1:1  次、2:2~5    次、3:>5    次) 为分
              体宽,BH为体高,W为体重,CF为肥满度。
                                                               类变量,其模型表达式:
              Notes: Q 1  is 2.4 L/s; Q 2  is 3.9 L/s; BL is the body length, BD is the body
                                                                    ( )         (      )
              width, BH is the body height, W is the body weight, CF is the relative  t  T
                                                                   h   = h 0 (t)exp βx +b i             (4)
              fatness.                                               x
                                                               式中,h (t) 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基准风险函数,
                                                                      0
              1.5    数据分析
                                                               β 表示模型参数,x 表示影响因子,b 表示随机
                                                                                                 i
                   本研究所有数据通过            Microsoft Excel 软件     效应项,T     表示矩阵或向量的转置。模型中各
              进行记录和整理汇总,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       变量的数据类型及说明见表              2。
              行卡方检验,比较鲢在鱼道下游段                   3  种角度工            为避免模型中协变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况之间通过率的显著差异,P<0.05               表示差异显           问题,采用矩阵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较高的
                                                                             [10]
              著。采用      R  语言 3.6.3  构建  Cox  风险比例回归           协变量    (R >0.7) 。为提高模型精度,模型采用
                                                                        2
              模型,识别影响鲢上溯效率的关键因素。采用                             逐步回归法,筛选出           AIC  值  (赤池信息准则) 最
              Origin 2021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图形绘制。数                     小的模型,即最优模型。AIC             值计算:
              据结果均用平均值±标准差             (mean±SD) 表示。
                                                                   AIC = 2k −2lnL(θ)                    (5)
                   本研究采用上溯尝试率            (P )、尝试时间      (开     式中,k 为模型参数个数;L(θ) 表示似然函数。
                                           1
              始放鱼至实验鱼首次进入鱼道进口的时间间隔,
              T )、尝试次数       (开始放鱼至实验结束,实验鱼                    2    结果
               1
              进入鱼道进口的总次数,N)、通过率                    (P )、通
                                                     2
              过时间    (实验鱼最后一次进入鱼道进口,至成功                            当流量为     2.4 L/s 时,鲢在管道角度为          30°、
                                                               45°和  90°的尝试率分别为          100.0%、100.0%   和
              通过整个鱼道到达河流上游的时间间隔,T ) 和
                                                      2
              最大上溯距离        (实验鱼从鱼道进口上溯的最远距                    90.9%,平均尝试时间分别为              6.3、5.7  和  15.0
                                                               min,通过率分别为         44.4%、50.0%  和  0.0%,平
              离与鱼道总长度的比值,D) 评估了管式鱼道的
                                                               均通过时间分别为          10.6、5.0  和  0.0 min。当流
              过鱼效果。上溯尝试率            P 定义为某工况下实验
                                      1
                                                               量为   3.9 L/s 时,鲢在管道角度为           30°、45°和
              鱼进入管式鱼道进口的数量与该工况下放鱼总
              数之比,计算公式:                                        90°的尝试率分别为        85.7%、100%   和  72.6%,平
                                                               均尝试时间分别为          8.8、10.4  和  25.1 min,通过
                       N 2
                  P 1 =   ×100%                         (2)    率分别为     58.3%、90.5%   和  9.1%,平均通过时
                       N 1
                                                               间分别为     6.6、13.6  和  59.9 min (表  3)。
              式中,N 表示该工况下进入鱼道进口的实验鱼
                      2
              数量;N 表示该工况下实验鱼放鱼的数量。                             2.1    尝试率
                      1
                   通过率    P 定义为某工况下实验鱼成功通过                         通过对尝试率模型协变量绘制矩阵相关性
                           2
              管式鱼道出口处的数量与该工况下完成尝试鱼                             分析图,发现体长、体宽和体高之间的相关性
              总数之比,计算公式:                                       均大于    0.7 (图  3)。考虑到在管式鱼道中实验鱼
                                                               体高可能影响鱼上溯行为受限程度,在尝试率
                       N 3
                  P 2 =   ×100%                         (3)
                                                               模型中剔除了体长和体宽两个协变量。为筛选
                       N 2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4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