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218
2025, 49(7): 079517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DOI: 10.11964/jfc.20240114304
适用于低水头闸坝的室内管式鱼道设计与效
果初探
1,2
3
1,2
4
5
1,2
石小涛 , 王楠楠 , 许家炜 , 罗金梅 , 李冬晴 , 季怀耀 , 第一作者:石小涛,从事生态水利学
研究,E-mail:fishlab@163.com
1,2
朱梦娜 , 陈 伟 , 卢建雨 , 柯森繁 1,2*
1,2
1,2
1.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 三峡大学湖北省鱼类过坝技
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 宜昌 443002;3.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4. 三台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四川 绵阳 621100;5. 贵州乌江水电开
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我国低水头闸坝过鱼需求巨大,在不施工的条件下迫切需要
修建低成本便携式鱼道。 通信作者:柯森繁,从事河流连通性
修复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
【方法】鉴于此,本研究自主设计了一种管式鱼道辅助鱼类过坝,分 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
专利20余项,获批省部级及行业协会
析了在 3 种角度、2 种流量工况下鲢通过管式鱼道的过鱼效果,获取 奖励5项,主持及参与10余项国家及
企 事 业 项 目 。 E -mail :
了管式鱼道过鱼效果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尝试率、通过率和最大
15926989126@163.com
上溯距离的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识别了影响管式鱼道过鱼效果的关键
因素。
【结果】①最优尝试率模型发现,流量是影响鲢尝试进入鱼道的关键
因素;流量与管式鱼道中鲢的上溯尝试率呈显著负相关。②管式鱼道
通过率最高可达 90.5%,通过最优通过率模型发现,管道角度、水温
和尝试次数是影响鲢通过鱼道的关键因素;管道角度为 90°时通过率
最低;尝试次数和鲢的上溯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上溯通过率在管道
角度为 30°和 45°工况下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 90°。③最优最大 资助项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5227906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创
上溯距离模型发现,水温和管道角度是影响鲢可通过最大上溯距离概 新群体项目) (2023AFA005);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
率的关键因素;水温与鲢可通过的最大上溯距离概率呈显著正相关; 金项目 (KF2022-10)
鲢可通过的最大上溯距离概率在管道角度为 30°和 45°工况下无显著差 收稿日期:2024-01-02
异,但均显著高于 90°。 修回日期:2024-03-21
【结论】45°管道角度工况鱼类上溯效果最好,管道角度、水温和尝试 文章编号:
1000-0615(2025)07-079517-11
次数是影响管式鱼道过鱼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特有 中图分类号:S 956.3;TV131.61
鱼种在管式鱼道中的上溯行为规律及评估其过鱼效果,为我国野外低 文献标志码:A
水头闸坝鱼道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关键词: 鲢;便携管式鱼道;上溯行为;低水头闸坝;过鱼效果 © 《水产学报》编辑部(CC BY-NC-ND 4.0)
Copyright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CC BY-NC-ND 4.0)
鱼道建设是修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生态保护工程之一 [1-3] 。据不
[4]
完全统计,截至 2021 年,我国已建鱼道数量已超过 100 座 。这些已
建鱼道大多应用于上下游水头差 (H)>10 m 的电站,主要采用形式为竖
缝式和池堰式,其中典型鱼道工程包括藏木鱼道 (H=67 m)、长洲鱼道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