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3

张健,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701

              个体在试图穿越开口时若无法调整好头胸甲方                             于个体操纵身体以匹配开口的能力 。岩龙虾
                                                                                                [91]
              向时总是以逃逸失败并返回笼壶内部而告终,但                            (J. frontalis) 会采用向前和向后      2  种运动方向穿
                                                       [60]
              从未观察到个体被网目或逃逸口卡住的情况 。                            越,向前时个体首先定位逃逸口,将头部伸入
              首长黄道蟹首先将螯伸入网目,然后调整头胸                             后推动尾部和步足,受甲高和触须等限制不易
              甲方向穿越网目 。企图穿越破损网目的三疣                             穿越;而采用后退穿越时,个体使用第                     4  和  5
                              [18]
              梭子蟹首选位置较低的破目,通过不断调整姿                             对步足探索逃逸口,一旦定位成功,将尾部伸
              态和位置使头胸甲方向适应破损网目形状,而                             入开口,用步足支撑后退,逃逸与否受甲高和
                                                                       [79]
              后侧身将一侧的游泳足、步足探入逃逸口、收                             甲宽限定 。
              拢双螯,使头胸甲穿越网目;当大个体被网目                                 逃逸口的位置会影响蟹类逃逸行为。三疣
              卡住时会通过调整侧身方向继续尝试,在尝试                             梭子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姿态和
                                                                                                  [26]
              用力穿越时能使网目及相邻网目发生变形 。                             位置以更好地匹配位置较高的逃逸口 。灰眼
                                                     [75]

                   逃逸口逃逸  安装逃逸装置可以有效促                          雪蟹从靠近笼底逃逸口的逃逸企图是从高处逃
                                                                          [78]
              进笼内个体的逃逸。十足目甲壳动物穿越逃逸                             逸口的    3  倍 。榄绿青蟹穿越不同安装高度逃
              口的行为与穿越网目相似,个体非凡的身体操                             逸口时,78%      和  16%  的逃逸集中于侧网底部和
                                                                         [67]
              控能力使企图逃逸个体总能从不同方向上找出                             顶部逃逸口 。

                                              [74]
              最匹配其个体尺寸的开口进行穿越 。                                6    讨论
                   近  90%  发现并定位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会

              尝试侧身穿越逃逸口,即先将一侧游泳足、步                             6.1    不同行为观测方式的特点
              足和螯足伸入逃逸口,随后将头胸甲一侧伸入
                                                                   十足目甲壳动物对笼壶的行为反应受环境、
              逃逸口,依靠步足爬动、游泳足推动,挤压头
                                                               个体生理、群体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水
              胸甲穿越开口        [26, 75] 。斑纹黄道蟹穿越方形逃逸
                                                               下观察量化行为是研究个体或群体对笼壶行为
              口时会先将身体一侧步足伸入逃逸口,然后抬
                                                               的主要方法。实验室条件下的观察可以模拟环
              起身体前端使头胸甲前后部分别匹配开口对角                             境和群体,具备环境可控、可重复、群体丰度
              线两端以充分利用开口尺寸,而后移动身体穿                             已知、所有个体都暴露于诱食剂范围以及可
                                    [70]
              越开口并收回其他步足 ,这种调整姿态适应                             通过标记开展全程观察等优点,同时实验室内
              开口形状的行为在蝉虾            (Scyllarides spp.)  [87]  和榄  的观察还具有操作方便、结果更加精准等优
              绿青蟹    [67]  上同样存在。尝试逃逸的首长黄道蟹                    点 [28, 30, 92] ;但实验室无法模拟野外真实环境、笼
              不能穿越逃逸口时,个体会半内半外待在逃逸                             内外密度和分布及个体群体间相互行为等                     [5, 20] ,
              口  1~2 h,阻碍其他个体的逃逸 。                             观察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环境下的反应行
                                           [18]
                   龙虾穿越逃逸口的行为与蟹类存在较大差                          为,因此,应谨慎对待实验室观察结果。通过
              异。龙虾没有垂直探索的行为,因此只能穿越                             中等尺度水池或半自然环境下可部分模拟自然
              位置较低的开口,在穿越时大多采用向前爬行                             环境  [17, 21] ,但仍需海上实地观察或渔获试验加
              的方式    [70, 88] ,先将双螯伸入,然后是其他步足,                 以验证 。
                                                                     [28]
              利用步足的帮助操纵头胸甲和尾部穿越开口;                                 海上观察能真实反映特定环境下个体或群
              在穿越矩形开口时若开口高度不足,个体会侧                             体对笼壶的行为 ,但受限于观察装备的视野
                                                                              [20]
              转身体使头胸甲轮廓最窄部分                (截面为垂直椭圆            等客观条件,观察范围通常局限于特定区域 ,
                                                                                                        [5]
              形) 匹配开口高度以穿越            [70, 88-90] ,而当穿越方形      而变换观察条件或放大观测范围成本较高以及
              或圆形开口时个体会稍微侧转身体以充分利用                             难以在深海或恶劣海况下开展。海上观察的行
              对角线上的最大空间           [70, 89] 。龙虾的双螯能否伸           为过程通常始于接近行为,因此量化指标只能
              入逃逸口是步足和头胸甲穿越开口的先决条件,                            针对接近个体       (如  p p 等),难以获得个体接近笼
              若不能实现个体将无法逃逸,而后才取决于头                             壶的次数,而无法反映数量相关指标                  (如 p n )。
              胸甲尺寸     [89-90] 。因步足增加了龙虾高度,因此
                                                               6.2    行为界定差异
              甲高与圆形逃逸口尺寸相匹配的美洲螯龙虾并
                            [91]
              不能挤过开口 ,个体能否穿越逃逸口还依赖                                 将捕捞对象对笼壶的连续行为离散为不同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10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