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摩擦学学报》2020年第6期
P. 15

698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0 卷

                 debris and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transfer film.
                 Key words: BBD-response surface method; PTFE composites; surface texture; friction transfer mechanism; transfer film


                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优异的                       1    试验部分
            化学稳定性和油脂相容性,是最常用的固体润滑材料
                                                               1.1    试验材料及制备
                [1]
            之一 ,但机械强度差、黏弹性变形大、磨损率高,阻碍
                                                                   研究采用的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粉,牌号为
            了其在苛刻工况环境下的应用,通常采用软/硬相填料
                                                                                                  3
                                                               M18F,平均粒径为25 μm,密度2.20 g/cm ,日本大金
            复配改性的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硬质
                                                               珠式会社生产;聚苯酯(POB),平均粒径为15 μm,密度
            的纳米填料可以提高PTFE基体的承载力、抗磨性以
                                                                       3
                                                               1.45 g/cm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工程塑料公司生产;
            及抗蠕变性能,软质的聚合物填料在成型过程中对改
                                                               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 )粉,平均粒径为20 nm,南京
                                                                                    2
                                            [2]
            善PTFE分子链缠结起到了关键作用 . 聚合物在摩擦
                                                               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将PTFE、POB和
            过程中一般都会形成摩擦转移膜,转移膜对减小摩擦
                                                               nano-SiO 按重量比(84 g:15 g:1 g)称量,利用气流粉碎
                                                                       2
            和磨损意义重大,转移膜的形成机理、内部结构、厚度
                                                               机混合3遍,使得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复合材料中;再
                                                    [3]
            和稳定性已成为聚合物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利用机械式高速混合机混合5遍,防止混合物各组分
                利用表面织构技术在对偶表面上加工出具有一
                                                               因密度不同而导致分层. 混合完成后,过45目筛,静置
            定尺寸、形状和排列规则的微结构,是促进转移膜形
                                                               24 h后模压成型. 模具材质为GCr15轴承钢,试样规格
                                                     [5]
            成、改善聚合物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                 [4-8] . Li等 采用
                                                               为 ϕ4 mm×15 mm,压制压力为30 MPa,保压时间为3 min,
            激光法在CuSn6合金表面制备了栅格型、环型及星型
                                                               卸除压力后脱模,除去样品毛边,静置24 h后烧结. 烧
            微织构,研究了抛光前后织构形貌对PTFE摩擦磨损
                                                               结程序如图1所示,烧结完成后试样随炉自然冷却.
            性能的影响,发现抛光前的织构表面明显降低了PTFE

            的摩擦系数,星形织构表面摩擦系数最低,三种织构
                                                                      500
                                            [6]
            均增加了PTFE的磨损率. Menezes等 研究发现,超高                            450
                                                                      400                   370 ℃
            分子量聚乙烯的摩擦系数主要依赖于表面织构,转移                                   350         327 ℃
            膜的形成依赖于摩擦系数,表面织构对摩擦系数和转                                   300
            移膜形成的影响归因于其对摩擦元件的迟滞作用. 此                                  Temperature/℃  250
                                                                      200
            外,研究者广泛认为,表面织构可以捕获磨屑、保留润                                  150
                                                                      100
            滑剂,有利于消除磨粒磨损,促进转移膜的形成,还可                                   50
                                                                             Room temperature
            以使接触面受力更加均匀,增加承载能力                  [9-13] ,微/纳米            0
                                                                      −50
            级表面织构还可以通过减小真实接触面积来减小摩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540 600
                                                                                  Heating time/min
            擦  [14-15] . 然而,表面织构的几何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
                                                                      Fig. 1  PTFE composites sintering procedure
            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极其复杂,须借助                                    图 1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烧结工艺
            数学统计工具才能系统地设计和分析各参数及其交
            互作用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对偶盘材质为GCr15轴承钢,尺寸为                ϕ50 mm×
                Box-Benhnken Design(BBD)是一种常用的响应面              8 mm,研磨、抛光后表面粗糙度R <0.1 μm. 利用大族
                                                                                            a
            设计方法(RSM),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因素进行试                          HM20-Ⅰ型光纤激光打标器进行表面织构加工,加工
            验,回归拟合全局范围内各因素与结果间的函数关                             后对试样表面再次抛光,去除表面熔渣和毛刺.
            系,可获得精度高、预测性好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从而                           1.2    试验方法
            分析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                 [16-22] . 因此,通过        采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材料的
            Design-Expert软件,采用BBD响应面法设计具有代表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副接触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试验条
            性的表面织构,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件如下:室温环境,往复速度100 times/min(0.033 m/s),
            研究微织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软硬相填充改性                              载荷75 N(6 MPa),往复行程10 mm,试验时间60 min,
            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是表面织                           总行程120 m,每组试验重复3次,摩擦系数和体积磨
            构设计和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优化的新途径.                               损率取3次试验的平均值. 采用FEI高分辨率场发射扫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