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摩擦学学报》2020年第4期
P. 124

534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0 卷


            向泄漏会更加明显.                                          角度过大会减小其迎锋面积,损失动压效果,所以倾
                可见,无倾斜椭圆微坑的引入,使得滑靴副的承                          斜角不能过大,本节中选取倾斜角为0°、10°、20°、
            载能力提高,摩擦系数减小,改善了润滑性能,但带来                           30°和40°为仿真变量进行分析.

            了泄漏量的增加,间接影响到泵的容积效率.                                   图5所示为转速ω为20 000 r/min时,不同润滑介
            2.2    倾斜椭圆微坑性能分析                                  质黏度下,椭圆形微坑织构倾斜角对滑靴副承载能
                为减少滑靴副泄漏,将椭圆形微坑相对于其滑动                          力、泄漏量和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 在表征其承载能
            速度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利用其产生的上游泵送效                             力变化图和摩擦系数变化图时,考虑到不同黏度下的
            果,优化泄漏性能. 在兼顾润滑、泄漏性能的前提下,                          摩擦副的承载能力和摩擦系数差异较大,为了能够直
            分析其承载能力、泄漏量和摩擦系数随黏度和转速的                            观地进行比较并揭示影响规律,对本图采用了差值处

            变化趋势.                                              理方式,即将各黏度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值(承载能力
            2.2.1    不同润滑介质黏度下倾斜微坑的影响                          和摩擦系数)与该黏度下微坑无倾斜时的值进行差值
                为了研究不同润滑介质黏度下椭圆形微坑织构                           比较,故图中角度为0°时的差值均为零. 而泄漏量的
            倾斜角对滑靴副润滑性能的影响,并考虑到微坑倾斜                            数值为未经差值处理的原值.

                  0.2 0                         8.0E−04              1 mPa·s       9.0E−04  1 mPa·s
                Carrying capacity/N   −0.2  1 mPa·s  Leakage/(g/s)  6.0E−04  4 mPa·s  Friction coefficient   5.0E−04  4 mPa·s
                                                                                            2 mPa·s
                                                                     2 mPa·s
                                                                                   7.0E−04
                                                                     8 mPa·s
                                                                                            8 mPa·s
                 −0.4
                                                4.0E−04
                                                                                   3.0E−04
                        2 mPa·s
                 −0.6
                                                                                   1.0E−04
                 −0.8
                        8 mPa·s
                 −1.0   4 mPa·s                 2.0E−04                           −1.0E−04
                                                0.0E−04
                    0    10   20    30   40          0    10    20   30   40             0   10   20  30   40
                            Angle/(°)                        Angle/(°)                           Angle/(°)
                      (a) Carrying capacity                (b) Leakage                    (c) Friction coefficient
                        Fig. 5  Carrying capacity,leakage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with ang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iscosity
                                    图 5  黏度影响下承载能力、泄漏量和摩擦系数随角度变化的曲线

                相比于无倾斜椭圆形微坑,引入倾斜微坑会改变                          40°时的动压云图. 无微坑和微坑无倾斜比较得到:微
            流体流向,产生上游泵送效应. 但微坑的倾斜会减小                           坑的构建产生了明显的局部动压升高,增加承载能力.
            迎锋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削弱动压效应,导致                            微坑无倾斜和40°倾斜微坑对比得到:40°时,高动压区
            承载能力下降. 由图5(a)承载能力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域略有减小,这由于微坑倾斜导致迎锋面积减小,动压
            低润滑介质黏度时,随倾斜角度增大,承载能力出现                            区受损,承载能力下降,这在图5(a)曲线中也能反映出来.
            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优角度. 椭圆形微坑的
                                                                                                   Dynamic
            倾斜,使摩擦副相对运动产生的动压效果得到削弱,                               36          36         36        pressure/Pa
                                                                                                      3.0E+06
            但却改变了润滑介质流向,产生上游泵送效应,在这                               38          38         38           2.8E+06
            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下,当泵送产生的动压增量压力大                               Radius/mm  40  Radius/mm  40  Radius/mm  40  2.6E+06
            于被削弱的动压时,承载能力将会提高;而在高润滑                               42          42         42           2.4E+06
                                                                                                      2.2E+06
            介质黏度时,随着角度增大,承载能力单调减少,其原                                                                  2.0E+06
                                                                  44          44         44
            因可能是由于随着润滑介质黏度的提高,润滑介质流                                                                   1.8E+06
                                                                    2  0 −2     2  0 −2    2  0 −2    1.6E+06
            动性变差,上游泵送产生的压力难以维持微坑倾斜所                                Polar angle/(°)  Polar angle/(°)  Polar angle/(°)
            损失的动压,所以总体上出现了承载能力单调减少的                              Fig. 6  Dynamic pressure cloud diagram of without texture
            情况,但在当前工况下,倾斜微坑对滑靴副承载能力                                   surface,0 ° and 40 ° inclined texture surface
                                                                  图 6  无微坑织构、0°微坑和40°倾斜微坑的动压云图
            的削弱比较有限.
                为了更加直观地揭示倾斜角度对承载能力的影                               如图5(b)泄漏量变化曲线所示,润滑介质黏度不
            响规律,图6分别对比了转速为2 000 r/min,润滑介质                     同导致流动性存在差异,倾斜的椭圆形微坑对低黏度
            黏度为8 mPa·s时,无微坑织构、微坑倾斜角为0°和                        润滑介质影响较大,但在数值上来看,不同黏度的润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