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摩擦学学报》2020年第4期
P. 114

524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0 卷

                                                               轮轴压装配合的边缘位置,在试验过程中氧化物及磨
                                                    I
                                                               屑等易于排出.
                        Contact edge
                                                                   II、III区交界处SEM图如图10(a)所示,在靠近
                                                    II
                                                               III区处分布大量细长沟壑. 由图10(b)可知,磨损形貌
                                                               与I区域类似,但磨损轻微,表面较光滑. 由图5(a)可
                                                               见,III区存在少量的红棕色氧化磨屑,可见损伤机理
                  Axial
                                                               为氧化磨损和剥层.
                                                   Ⅲ
                                                                   图10(c)为III区域EDS谱图,该区域C元素和Fe元
                                              1 mm             素含量较高,O元素含量较少,氧化磨损较轻. 由图9可
                                                               知,III区氧含量最少,因为处于压装部位内部,磨损

                 Fig. 6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appearance
                        图 6    扫描电镜微观形貌总图                      轻微.
                                                               2.3    轮廓磨屑测量
            四周扩展,最终导致材料以薄片状剥落. 由于磨屑位                                     [22]     [23]
                                                                   Ding等 和Yue等 认为在数值模型中微动磨损
            于接触区偏内部,难以排出,于是堆积在配合面,附着                           产生的磨屑可作为层状结构处理,其力学性能参考原
            在基体表面. 与I区相比,II区磨损情况相对较轻,该区                        材料 . 微动磨损会改变接触面形貌,该过程伴随磨
                                                                   [23]
            主要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                              屑的产生、转移及排出. 由于接触区内部的磨屑并不
                对II区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如图8(d)所示. 和                     能立即排出,在高压高温环境下与原表面结合,新的
            I区类似,同样存在O元素和Fe元素的峰值,该磨屑为                          接触面会为后续过程提供承载平台. 本文中参考Ding
            铁的氧化物,在II区靠I区部分磨屑主要为红褐色的                           等 的研究方法,通过测量轮轴接触面初态和终态下
                                                                 [22]
            Fe O ,而在II区靠III区部分磨屑主要为黑色的Fe O .                   (即磨屑堆积前后)的表面轮廓,将其分别代入模型进
                                                       3
                                                         4
                 3
              2
            由图9可知,I区氧含量相对II区含量少,因为I区处于                         行数值计算,比较不同轮廓下的结果差异来说明磨屑













                                                50 μm                                               100 μm

                       (a) Distance to up border 0.1 mm                   (b) Distance to up border 0.5 mm





                                             O
                                             Cr
                                             Mn
                                                                                     Fe
                                               Fe                                    Mn
                                               Ni
                                                                                 Cr
                                            C         Si                      Cr Mn     Fe
                                          0      1     2      3      4     5      6      7
                                                           Bingding energy/keV
                                                       (c) EDS image of zone I

                                      Fig. 7  SEM micrographs and EDS spectrum of zone I in fig.6
                                               图 7    图6中I区SEM照片及EDS谱图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