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84

高     原      气     象                                 42 卷
              180

























                                    图7 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偏多年与偏少年的垂直剖面合成差值
                                             -1
                          矢量为垂直环流(单位: m·s ); 彩色区为温度(单位: ℃); 紫色框线为贵州地区所在范围; 打点区域为
                                            温度通过95%信度的显著性t检验; 黑色阴影为地形
               Fig. 7 Composite differences of vertical circulations and temperatures. The vectors are vertical circulations (unit: m·s ); color
                                                                                                     -1
                  areas are temperatures (unit: ℃), purple borders indicate the region of Guizhou and black shaded indicate topographies
             从地面向上延伸至 400 hPa, 而此冷垫的形成与中                        支槽和东亚大槽活动频繁、 强度偏强, 冷暖空气在
             亚地区短波低槽的频繁活动[图 5(a)]不断引导冷                          云贵高原至长江中下游产生强烈汇合, 为当地带来
             空气南下补充有关。与此同时, 在贵州南部边缘的                            明显的雨雪天气(杨贵名等, 2008; 周建琴和晏红
             20°N 上空存在弱的异常经圈反环流, 环流圈中心                          明, 2021)。
             位于 600 hPa, 贵州受到异常经圈反环流的上升气                            因此, 为了对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和大范围
             流影响, 在异常南风气流和上升运动的作用下, 暖                           海温异常之间存在的可能联系进行初步探讨, 同时
             湿空气不断沿着低层冷垫爬升, 在贵州上空的对流                            考虑到海温对大气环流影响作用的滞后性(吴国
             层中层大气(700~250 hPa)中形成显著的温度正距                       雄 ,  1998;  孟 文 和 吴 国 雄 ,  2000;  张 人 禾 等 ,
             平区, 为贵州凝冻天气的形成提供中空逆温暖层条                            2003), 下文给出了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偏多年
             件。而在纬向环流中[图 7(b)], 贵州东侧的低层大                        和偏少年的前期春季(3 -5 月)、 夏季(6 -8 月)、 秋
             气中存在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促使低层冷空气不                              季(9 -11 月)和同期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全球中
             断回流, 在贵州东部至华中地区 750 hPa 以下的低                       低 纬 度 海 温 距 平 和 850  hPa 异 常 风 场 的 分
             层大气中形成了温度负距平中心。此外, 100°E 附                         布(图8)。
             近的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上升气流在对流层中层                                  在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偏多年[图 8(a),
             建立了深厚的显著温度正距平区, 从而在贵州上空                           (c), (e), (g)], 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负距平区
             形成了中暖下冷的温度垂直结构, 为贵州凝冻天气                            自春季开始便从南美洲西海岸逐渐向北向西发展
             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延伸, 最终在当年冬季达到鼎盛, 形成一次典型的
                                                                中部型 La Niña 事件(袁媛和晏红明, 2012; 汪子琪
              6  海温及风场演变特征
                                                                等, 2017)。同时在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温负距平中
                  已有研究表明, 大范围海温能够通过海气相互                         心南北两侧分别有对称的正距平中心同步发展, 在
             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进而对东亚乃                              经向上形成“正-负-正”的三极型分布。除了存在
             至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气候产生影响(穆明权和李                             太平洋地区海温的异常变化(白慧等, 2016), 在印
             崇银, 1999; 陈文, 2002; 王亚非等, 2008; 庞轶舒                度洋中部同样可以看到海温负距平的发展加强, 并
             等, 2020; 任曼琳等, 2020)。如赤道中东太平洋的                     最终向北扩展至中国南海地区。而随着太平洋中
             强 La Niña 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波列向高纬                        部型 La Niña 事件和印度洋海温负距平的不断发
             地区传播能量并使中亚地区的位势高度在经向上                              展, 赤道中东太平洋低空风场经历了由异常偏西风
             呈现北高南低的偶极性分布, 从而造成孟加拉湾南                            向偏东风的转变, Walker环流的辐合上升气流西移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