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82
高 原 气 象 42 卷
178
差值外, 文中的距平(异常)均指由异常年份的合成 心位于乌拉尔山附近, 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活
减去冬季气候态所得到的距平值。 跃。与此同时, 负距平中心位于中亚至贝加尔湖一
5. 1 欧亚环流异常下的波动作用 带, 同时鄂霍次克海附近还存在闭合低涡中心, 表
中国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往往与欧亚大陆大 明在贝加尔湖至我国新疆地区的中亚低值扰动活
气环流的持续性异常有关, 其中乌拉尔山阻塞高 跃, 而东亚大槽位置较常年偏南、 偏西, 强度偏强。
压、 南支槽、 东亚大槽等天气系统对西南地区的冬 因而, 在这种“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的欧亚环流异
季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许丹和罗喜平, 2003; 常下, 发展的阻塞高压和异常偏强的东亚大槽极有
李 崇 银 等 , 2008; 丁 一 汇 等 , 2008; 万 云 霞 等 , 利于在东亚地区形成稳定的经向环流, 加上中亚低
2020; 舒建川等, 2021), 并且在我国南方大范围雨 值系统不断引导阻塞高压前部的冷空气沿西北或
雪冰冻天气过程中, 准定常波的传播经常伴随着阻 偏北路径南侵, 在共同作用下导致贵州低温凝冻天
塞高压的稳定维持(王亚非等, 2008)。因此, 为分 气异常偏多, 这与许丹和罗喜平(2003)的研究结果
析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时欧亚大陆的大气环流 一致。对比波作用量通量的分布上可以看到, 有波
异常及其维持的原因, 这里给出了北半球 500 hPa 扰能量自北大西洋上空的位势高度负异常中心沿
位势高度异常分布及相对应的波作用量通量(T-N 西风带向下游地区传播, 并在乌拉尔山地区附近辐
通量)。 合, 导致乌拉尔山阻高的发展, 能量在继续向下游
在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偏多年[图 5(a)], 欧 传播的过程中与来自低纬热带地区向北传播的扰
亚中高纬地区存在“负-正-负”的位势高度异常, 且 动能量作用于我国新疆地区, 形成位势高度负异常
60°N 以北地区为正距平所控制, 显著的正距平中 中心, 造成中亚低值系统的发展。
图5 贵州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偏多年(a)和偏少年(b)的500 hPa位势高度(单位: gpm)合成平均(等值线)
及其距平(阴影), 以及相对应的T-N通量(矢量, 单位: m·s )
-2
2
打点区域表示位势高度距平通过90%信度的显著性t检验
Fig. 5 Composites (contour) and anomalies (the shaded) of geopotential height (unit: gpm) and T-N fluxes (vector, unit:
m·s ) at 500 hPa in excessive (a) and deficient (b) years. Dotted areas are significant at a 0. 05 significance t-test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