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41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134
重要联系。 影响阿拉伯海北部的反气旋性异常。PC2 回归的
利用波活动作用通量进一步验证上述两种异 能量传播路径[图 9(b)]与关键区较高纬度的一支
常海温模态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 9 所示。两个模 较为一致,热带北大西洋的能量向北频散,与副热
态回归的波通量均在热带北大西洋和副热带北大 带北大西洋的能量汇合后继续沿着类 EU 波列向下
西洋地区为能量辐散中心,与关键区极端降雪频次 游频散,并在中亚北部向南传播,导致巴尔喀什湖
增多对应的波源位置几乎一致(图 6)。其中,PC1- 一带的气旋性异常加强。同时 TNF 由波罗的海附
ID 回归的 TNF[图 9(a)]在北半球有两支能量传播 近的波源南下,在阿拉伯海地区辐合,有助于该地
带。其中一支 TNF 从副热带北大西洋波源出发沿 区的反气旋发展。相比于气候态急流,两个模态回
着北大西洋急流向东频散,在波罗的海附近存在一 归的北大西洋急流均在出口区进一步东进,亚非急
个能量辐散中心,TNF 由此向中亚地区传播,进而 流均在入口区存在西伸现象,与南部关键区极端降
加强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气旋性异常和阿拉伯海北 雪频次增加对应的急流位置变动的特征相一致[图
部的反气旋异常;另一支从热带北大西洋波源出发 6(a)],进而对上述异常环流的形成与维持起着重
沿着亚非急流频散,与中高纬的能量汇合后,同样 要作用。
图9 12月北大西洋海温模态PC1-ID(a)和PC2(b)回归的200 hPa波作用通量(矢量,单位:m·s )与
2
-2
-2
波通量散度(彩色区,单位:m·s )分布
黑色虚线为气候态急流,红色实线为回归的急流,蓝色箭头表示水平波作用通量传播方向
2
-2
-2
Fig. 9 Regression of the wave activity flux(vector,unit:m·s )and their divergence(color area,unit:m·s )at 200 hPa
against the PC1-ID(a)and PC2(b)of the first two EOF mode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for
December. The dotted black line is climatic westerly jet,the solid red line represents the regression of the westerly
jet against PC1-ID and PC2,the blue arrow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wave activity fluxes
3. 4 数值模拟 CAM5. 1模拟北大西洋海表温度理想分布型对中亚
前文分析可知北大西洋“一致型”和“三极子 极端降雪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上述观测结果。
型”两类海温分布模态以及副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 3. 4. 1 数值试验方案
北大西洋两处波能量源地与南部关键区极端降雪 通过设计一个控制试验和两个敏感性试验,探
频次增多有着密切联系,接下来利用通用大气模式 究北大西洋“一致型”和“三极子型”两类海温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