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245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338
节也均在 0. 9 以上(图略),说明模式能够很好地捕 曲和唐古拉站 40 cm 以上层次最大土壤温度出现的
捉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从模 时间比观测早了 1 个月左右,且尽管较好地模拟出
式结果与 GLADS 的差值场[图 2(i)~(l)]可以看 了那曲站土壤温度廓线最大值出现时间,但明显低
出,除了夏季长江以南少部分地区地表温度被高估 估了不同层次的土壤温度,低估高达 6 ℃以上。同
以外,模式在各个季节均不同程度地低估了中国大 时发现,模式在 5-9月高估了阿柔站不同层次的温
部分区域的地表温度,尤其在冬春季对青藏高原地 度,特别 5-7 月对 40~100 cm 层土壤温度的高估超
区的低估高达6 ℃以上。 过了 4 ℃,而在 5-9 月低估了玛曲站不同层次的温
为进一步检验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温度的 度,低估强度在大部分时间维持在 5 ℃以上,模式
模拟能力,图3给出了5-9月青藏高原地区4个野外 高估了唐古拉站 6-7月不同层次土壤温度,强度介
站观测和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廓线随时间的演变 于 1~3 ℃之间,且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低估了唐
图。从图 3 中可以看出,虽然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 古拉站 5、8、9月这 3个月不同层次的土壤温度,强
能力,但也存在明显的偏差。模式模拟的阿柔、玛 度介于1~2 ℃之间,随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
图3 青藏高原站点土壤温度廓线观测值(上)和模式模拟值(中)及两者差值(下)随时间演变
Fig. 3 Temporal evolu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profiles site-observed(top)and simulated
(middle)and their difference(bottom)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从图 3中模式模拟的青藏高原站点土壤温度与 偏差,且对上层土壤温度强度的模拟偏差明显要大
观测间的时间相关系数及均方根误差随深度的变 于深层土壤。
化(图 4)中可以看出,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模式能 3. 2 BCC-CSM2-MR 模式对中国上层土壤湿度模
够较好地模拟出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时间演变特 拟效果评估
征,对深层土壤时间演变特征的模拟效果要好于上 模式结果与 GLDAS 间的空间相关系数在各个
层土壤,但对土壤温度强度的模拟效果还存在较大 季节均在 0. 5 以上,泰勒评分在各个季节都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