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121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214
图5 2007-2017年上海地区各站点季节小时累积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的空间分布
Fig. 5 The distribution of peak time of hourly precipitation accumulation for each station in four seasons
表2 2007—2017年上海地区持续性降水贡献率 的近岸带(浦东西部、宝山区)出现高值中心[图 6
Table 2 Con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duration (b)]。秋季,短历时降水贡献率分布呈现“东北高
in Shanghai 西南低”的格局,冬季短历时降水贡献较小,全市
降水历时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差异化小。
短历时(1~6 h) 36. 90% 46. 78% 33. 80% 23. 33% 综合分析发现,全市短历时降水受海陆(江陆)
中历时(7~12 h) 37. 55% 25. 52% 25. 80% 25. 42% 分布以及城市热岛的影响大,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
长历时(13 h~) 25. 55% 27. 70% 40. 39% 51. 26% 及陆家嘴一带容易出现短历时降水贡献率高值区,
在长江口附近(嘉定东部、宝山)或海陆交界的近岸
空间分布(图 6)可知,四个季节短历时降水所带来
区(浦东南汇)也容易出现短历时降水贡献率的高
贡献率的分布格局是完全不同的。春季,短历时 值区。
降水量贡献率的大值中心主要集中上海西北部及 图 7 给出 2007—2017 年上海地区中历时降水
东南部,在中心城区、嘉定南部、闵行、浦东北部 (7~12 h持续性降水)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图。尽管中
等区域则为低值区域。夏季,短历时降水总体贡 历时降水对降水总量的贡献率最低(表 2),但是其
献率最高,全市大部贡献率在 50% 以上,在西南 空间分布却较有特点。对比春、夏、秋、冬四季的
气流的作用下,在城市的下游和海(江)陆交界区 空间格局能够看出,春季中历时降水贡献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