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72
高 原 气 象 41 卷
70
方案,云微物理选择 WSM6 方案,积云参数化为 拉格朗日方法是着眼于某个流体质点,观察该
KF方案。 流体质点在流场中的运动,结合众多质点的运动来
HYSPLIT 模式模拟方案:由于 HYSPLIT 模式 得知一定空间内流体的运动规律。在用拉格朗日
对输入数据的分辨率较为敏感,为了使粒子轨迹结 方法研究水汽输送特征时,可以计算气块的轨迹和
果的计算更加准确,采用 WRF 输出的高分辨率资 来源,通过对气块进行三维追踪,即跟踪气块的高
料作为 HYSPLIT 的输入资料。两次过程分别选取 度、湿度等物理量随地点和时间的变化,能更具体
10 个暴雨中心点,模拟时间为暴雨最大的时段: 地反映出水汽的输送特征,从而得到不同通道的水
2018 年 7 月 22 日 00:00 至 23 日 00:00 和 2018 年 8 月 汽贡献率。
2日 12:00至 3日 12:00。每隔 1 h所有轨迹初始点向 2. 4 水汽输送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后追踪模拟 10 天,每小时输出一次轨迹点的位置 对于某个路径的水汽输送贡献率,江志红等
和各个气象要素值,初始高度取距离地面 1000 m (2007)提出一种定量的计算方法:
和 1500 m 高度(由于 1000 m 高度和 1500 m 高度的 m q
∑ 1 last
结果十分相似,本文只给出 1500 m 的结果),分别 Q S = n q × 100%
对两次模拟各输出的 240条轨迹进行聚类分析。由 ∑ 1 last
于模拟出的轨迹数量庞大,无法直观地看出水汽来 式中: Q S 为路径水汽输送贡献率; q last 为路径上最
源,所以用模式自带的簇分析方法(Draxler et al, 终位置的比湿;m 为该路径所包含的轨迹数量;n
2009),通过分析合并后的所有簇的空间方差之和 为总轨迹数量。
(total spatial variance,TSV)将轨迹聚类。 3 雨情介绍
2. 3 水汽输送特征的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水汽输送特征的研究,有欧拉和拉格 2018年6-8月,青海省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
朗日两种方法。欧拉方法不直接追究质点的运动 偏多 3 成,列历史第 1 位,其中 7 月 22-23 日和 8 月
过程,而是以流场为对象,研究整个流场的运动情 2-4 日,三江源东部地区降水灾情十分严重:7 月
况。用欧拉方法来研究水汽,可以反映大范围的水 22 日 00:00 三江源南部地区开始出现降水,随后雨
汽输送特征和水汽输送通道,但由于大气风场具有 带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不断增强。22日 00:00至 23日
瞬时变化的特征,得到的水汽通量也是随时间不断 00:00三江源地区雨带呈东北-西南分布,部分地区
变化的,很难得知各个水汽通道的贡献如何。另 小时降水量超过15 mm,24 h最大降水量达到60 mm
外,水汽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垂直运动,二维流场无 以上[图 1(a)]。23 日 10:00 后,雨带逐渐东移出三
法反映水汽在传输过程中的三维变化。 江源地区,降水逐渐结束。
图1 2018年7月22日00:00至23日08:00(a)和2018年8月2日00:00至4日08:00(b)
三江源两次降水过程累计降水量(单位:mm)
Fig. 1 The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two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Sanjiangyuan from 00:00 on 22
to 08:00 on 23 July 2018(a)and from 00:00 on 2 to 08:00 on 4 August 2018(b). Unit:mm
“0802”暴雨集中在东部地区,暴雨持续时间 从 2 日凌晨开始,至 4 日凌晨结束,东部部分地区
长,降水强度和总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罕见。降水 的累积降水量达到了 100 mm 以上[图 1(b)],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