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77

1 期                       王美月等:三江源地区暴雨的水汽输送源地及路径研究                                          75
               径的干冷空气对本次暴雨水汽贡献率较低,为                              块 向 东 北 传 输 ,经 过 缅 甸 地 区 ,暴 雨 发 生 前 的
               16%,东南路径输送的暖湿空气对此次暴雨的水                            48 h,气块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输送至三江源,轨
               汽贡献率最高,达到了 42. 5%,西南路径经由雅鲁                        迹数量占总数量的 38%;另外三条为东南路径,其
               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输送的水汽,贡献率为                              中路径二和路径三的气块 10 天前位于贵州省附
               41. 5%。                                           近,经过四川地区输送至暴雨区,轨迹数量分别占
               5. 3. 2 “0802”暴雨水汽输送特征                            总数量的 17% 和 18%;轨迹四的气块 10 天前位于
                   水汽来源共有四条路径[图 7(b)]。 路径一为                      湖南省,经过重庆、四川等地输送至暴雨区,轨迹
               西南路径,10 天前该路径的气块位于孟加拉湾,气                          数量占总数量的26%。


















                                  图7  模式输出的所有轨迹空间分布(a)和聚类后的轨迹空间分布及占比(b)
                                                      轨迹节点时间间隔为24 h
                       Fig. 7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ll trajectories output by the model(a)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rajectories after clustering(b). The time interval of the trajectory node is 24 h

                   本次过程中四条水汽输送路径各个物理量随                           研究结论相符(权晨等,2016;朱丽等,2019)。
               时间变化的区别较小(图 8)。四条路径的气块均来                          6   结论
               自低层 900~800 hPa,初始温度为 20~25 ℃,路径一
               的气块来自孟加拉湾洋面上,初始水汽含量比另外                                针对 2018年 7月下旬和 8月初三江源地区的典
               三条高,为 85% 左右。随着气块沿着各个路径向暴                         型暴雨过程,使用大气动力学模型 WRF 输出数据
               雨区传输,高度下降,温度上升,水汽含量也呈上                            驱动 HYSPLIT模型,在环流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
               升趋势,暴雨发生前一天,气块到达三江源后迅速                            合了欧拉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地区暴雨
               上升至 500 hPa,相对湿度均达到了 90% 以上,其                     的水汽源地及水汽输送特征,得到如下结论:
               中路径一气块的相对湿度达到了100%。                                  (1) 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三江源东部
                   利用各个路径上的比湿值定量得到各个路径                           地区形成的低涡和切变线,低涡系统的演变和进退
               对暴雨区的水汽输送贡献率:西南路径经由雅鲁藏                            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很大影响。HYSPLIT 模型
               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输送的水汽贡献率最高,为                             使用 WRF 模型输出的高分辨率数据作为初始场,
               28%,三条东南路径的水汽输送贡献率较为平均,                           模拟效果良好。
               分别为23%,23%和26%。                                      (2)“0722”暴雨的主要水汽输送路径有三条:
               5. 3. 3  两次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总结                            西北路径的气块在暴雨发生 10 天前位于新疆西部
                   两次暴雨过程中,主要的水汽由东南和西南路                          地区,经青藏高原北部进入三江源,水汽输送贡献
               径输送,东南路径的水汽可追溯至南海附近地区,                            率为 16%;西南路径的气块来源于孟加拉湾北部,
               向西北方向输送至暴雨区,来自这个方向的水汽贡                            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输送通道输送至三江源,
               献率最大。西南路径的水汽可以追溯至孟加拉湾,                            水汽输送贡献率为 41. 5%;西南路径的水汽 10 天
               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输送通道输送至三江源,                            前位于广西地区,经四川等地输送至暴雨区,水汽
               此路径的水汽输送贡献率也占很大比例,这条重要                            输送贡献率占42. 5%。
               的水汽输送路径在之前的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卓                               (3)“0802”暴雨的水汽主要由四个路径输送
               嘎等,2002;Xu et al,2008)。另外,“0722”过程还               至三江源地区:一条西南路径,孟加拉湾的水汽经
               有一条来自西北方向的水汽输送路径,这与已有的                            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输送至暴雨区,水汽输送贡献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