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15

1 期                    刘闻慧等:青藏高原土壤冻融过程关键参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3
                                             6
                                                  2
               积 的 56%,未 冻 土 仅 占 0. 03×10 km(Zou et al,          时 观 测 数 据 集(2008 -2016 年 ,Su et al,2013,
               2017)。已有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                          2011,2019;van der Velde et al,2012)与再分析数
               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显著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以                            据比较,该数据集包括玛曲监测网络、那曲监测网
                             -1
               0. 35 ℃·(10a) 的 速 率 上 升(魏 莹 和 段 克 勤 ,             络、阿里监测网络和帕里监测网络(图 1和表 1);青
                                                 -1
               2020),降水在 5 月以 4. 25 mm·(10a) 的速率显著               藏高原范围内代表不同地表及气象条件的 10 个气
               增加,12 月显著减小(许建伟等,2020)。受气候变                       象站1979-2019年的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图1)。
               暖的影响,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了明显的
               退化,表现为冻土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多
               年冻土分布面积减小(Cheng and Wu,2007;李韧
               等,2012)。
               2. 2  数据及适用性检验介绍
                   使用的再分析资料为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
               casts,ECMWF)的 ERA5 逐小时浅层(0. 0~7. 0 cm)
               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月平均 2. 0 m 气温的
               资料,水平分辨率为 0. 5°×0. 5°,时间范围为 1979                   图1   青藏高原观测站网位置及本研究青藏高原自然区划
               年1月至2019年6月。                                       Fig. 1  The location of the observing networks and meteoro‐
                   为了检验再分析资料适用性,还采用国家青藏                             logical stations and the natural division of the Qinghai-
               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逐                                          Xizang Plateau in this study
                                        表1  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逐时观测数据集观测站基本信息
                            Table 1  The inform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the time-lapse observation dataset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站点名            经纬度                  气候特征                             主要植被
                   玛曲        33. 88°N,102. 13°E  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                        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
                   阿里        33. 45°N,79. 62°E    高原温带干旱气候区                        山地荒漠草原和荒漠
                   帕里        27. 94°N,89. 19°E   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地针叶林
                   那曲        31. 70°N,91. 79°E  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气候区                  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和沼泽草甸

                   ERA5 土壤水分再分析数据在青藏高原有较好                        帕里站融化期计算时段定为 2016 年 5 月 1 日至 9 月
               的适用性(Cheng et al,2019),欧洲中心的气温数                   30日,结果如图2所示。
               据在青藏高原范围表现较好(Hu et al,2019)。为进                        图 2(a)为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土壤温湿度
               一步验证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范围内的适用性,                            的对比结果,总体上来看土壤温度的再分析资料在
               本文使用青藏高原土壤温湿度逐时观测数据集以                             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优于土壤湿度。各个站点
               对比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的再分析数据,气象站                            再分析土壤温度与观测资料的相关系数都在 0. 8以
               的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用于对比再分析气温资料。                            上,土壤湿度相关系数则在 0. 7 以上。土壤温度的
                   文中分别计算了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在青                           再分析产品标准差与实测值标准差在融化期差异
               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相关系数,两个总体                            更小,而在冻结期相关系数更高。再分析产品在融
               均值差的 t 检验与方差的 F 检验。对比分析结果如                        化期更易高估土壤温度变化,在冻结期则更易低估
               表2~4所示。                                           土壤温度变化。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总体上在融
                   为全面清楚地反映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在                           化期的适用性优于冻结期,再分析数据低估了土壤
               青藏高原冻结期和融化期的差异,使用泰勒图将多                            湿度的变化,部分地区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在冻结
               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标准差比率,标准化距平均方                            期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较大。图 2(b)是再分析
               根误差显示在一张图中。融化期计算时段为 2015                          资料与观测资料气温的对比结果,可见二者相关系
               年 5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冻结期为 2015 年 10 月 1 日          数在各个地区都达 0. 9 以上,标准化距平均方根误
               至 2016 年 4 月 30 日,由于帕里站点部分数据缺失,                   差较小,标准差比率多接近于 1,适用性较好,但再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