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9

第 45 卷              原    凯,等: 航行体高速入水时多孔泡沫的缓冲降载特性                               第 9 期

                   图  6  给出了钝头航行体以        89.67 m/s 速度入水加速度曲线的对比,可以看出,数值模拟得到的加速度
               峰值与试验测得的结果非常接近,表明所建立的航行体入水数值模型可以求解缓冲降载问题。

               2.1.3    网格无关性验证
                   为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以            89.67 m/s 速度入水的航行体为验证模型,将流域分别划分为                      3  种尺寸的

               网格模型,分别是粗网格、中网格和细网格,3                    种网格对应的流域最小网格尺寸分别为航行体头部中心
               网格尺寸的     1.76、1.60  和  1.44  倍,计算结果如图     7  所示。可以看出,粗网格加速度峰值明显高于中网格
               和细网格加速度峰值,并且中网格加速度峰值与细网格加速度峰值误差范围在                                    5%  以内,可以认为,采用
               中网格尺寸进行计算能够使结果收敛。


                     7 000                                        16 000
                                          Test result                                         Coarse grid
                     6 000                Numerical simulation    14 000                      Medium grid
                                                                  12 000                      Fine grid
                     5 000
                                                                  10 000
                     4 000
                    a/(m·s −2 )  3 000                           a/(m·s −2 )  8 000
                                                                   6 000
                     2 000                                         4 000
                                                                   2 000
                     1 000
                                                                      0
                        0
                           0    2    4   6    8    10  12                0    2    4    6   8    10   12
                                       t/ms                                          t/ms
                图 6    钝头航行体以  89.67 m/s 速度入水加速度曲线的对比              图 7    不同网格尺寸下轴向加速度对比曲线
                 Fig. 6    Comparison of the acceleration curve of a blunt body  Fig. 7    Comparison curves of axial acceleration
                        entering water at a velocity of 89.67 m/s          with different mesh sizes
               2.2    计算模型设置

                   设计了一种结合整流罩和填充泡沫的缓冲头帽,用于在航行体高速入水时吸收入水冲击力。该缓冲
               头帽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入水前运动过程中的完整性,此外,还需要在撞击水面时能够迅速破
               碎,以免干扰航行体后续的运动轨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选用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来模拟缓冲罩壳,
               该复合材料以不饱和聚氨酯树脂作为基体,以短切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                                 [18] ,在遭受瞬时强冲击载荷时
               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从而能够满足缓冲头帽在入
                                                                             表 1    材料参数
               水冲击时快速破碎的需求,复合材料的具体参数
                                                                        Table 1    Material parameters
               如表  1  所示,连接器的材料选取与罩壳一致。航
                                                                      密度/   杨氏模量/          屈服应力/   切线模量/
               行体及缓冲头帽的数值计算模型如图                 8  所示,其        材料                   泊松比
                                                                         −3
                                                                     (kg·m )  GPa           MPa      MPa
               中包括航行体本身、整流罩以及缓冲泡沫的基                          缓冲头帽     1 200   8.5    0.33    45.0     9
               本构型,缓冲头帽的设计见图             4,设计   D=324 mm,    缓冲泡沫      100    1.0    0.24    1.4
               b=2.5 mm。本文中主要研究多孔缓冲泡沫对航
               行体入水降载的影响,不关注航行体本身的结构
               响应,因此,假设航行体为刚体,取               7075  铝合金      0.63D                                      D
               的密度为    2 810 kg/m 。缓冲泡沫采用聚氨酯泡
                                 3
                                                                                  6.17D
               沫,材料参数见表        1,尺寸见图     4。此外,为了模
               拟整个航行体的高速入水过程及缓冲效果,构建
               了数值计算域并对其进行网格细分,如图                    9  所
               示,整个计算域为直径           6 m、高  8 m  的圆柱体。
               为了消除应力波的影响,计算域的前后两侧以及                                图 8    航行体、整流罩及缓冲泡沫计算模型
               底部均采用无反射边界条件。                                  Fig. 8    Calculation model of vehicle, fairing, and buffer foam



                                                         091001-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