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110
第 45 卷 陶子豪,等: 爆破荷载作用下透明脆性材料的三维裂纹扩展行为 第 9 期
陷对爆生裂纹扩展的影响,发现预制裂纹的发育依赖爆炸应力波的作用,爆生主、次裂纹扩展的加速度
和裂纹尖端的动强度因子呈现振荡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郭洋等 [17]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动态焦散实验
技术深入探究了与柱状药包呈 0°和 90°角预制缺陷下爆生裂纹的行为特征,提出了预制裂纹近、远端翼
裂纹的扩展规律。Jeong 等 [18] 利用 PMMA 圆柱体试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探究了脆性材料在爆炸荷载
作用下的动态断裂行为,发现爆生气体驱动裂纹发育比冲击波压裂更具优势,此外,裂纹扩展的程度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炸药装药量。
尽管学者们对二维平面裂纹的扩展规律已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但真实爆破过程中裂纹扩展具有
显著的三维特征。由于爆炸能量释放剧烈,过程极为短暂,孔壁附近的瞬时高压难以直接捕捉,且裂纹
扩展是典型的三维非稳态行为,传统方法难以观测其时空演化特征,因此,目前针对三维爆生裂纹扩展
机制的研究仍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试验数据和定量的描述手段。
众多学者在爆炸裂纹扩展理论与形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大多
研究仅从二维层面进行裂纹分析,忽略了爆炸作用的三维事件特征;同时,传统物理模型试验并不能
将掏槽爆破裂纹的扩展过程可视化。因此,本文中将 PMMA 作为模型材料,基于其高透光性以及在爆
炸荷载作用下裂纹扩展形态与岩石类似的特性,探究掏槽爆破三维裂纹形态特征及扩展规律。使用
重氮二硝基苯酚(diazodinitrophenol, DDNP)炸药为试验提供爆破动载能量,结合三维扫描点云设备、
计算机断层 (computed tomography, CT)扫描系统展现爆后不同区域裂纹面的三维形貌,同时对爆后掏槽
腔体形态进行三维重构,分析多段起爆下透明非岩石材料三维裂纹的分布规律以及形态特征,探讨各区
域裂纹形态与应力场的耦合关系,揭示冲击波和爆生气体主导作用机制的空间演化规律。其中,高速摄
影用于获取爆生裂纹萌生及扩展的时序演化图像,捕捉不同时间节点的裂纹分布特征;点云重建技术则
用于后期对试件表面及内部裂纹形貌的三维建模,进一步提取各区域裂纹的几何特征参数,如扩展长
度、数量密度和空间分布形态等。在此基础上,引入分形维数、偏度及峰度等统计参数,对不同区域裂
纹面形貌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爆炸载荷作用下脆性材料三维裂纹扩展的识别、分类和定量表征提
供实验依据。
1 试 验
模型尺寸为 20 cm×20 cm×20 cm,如图 2(a) 所示。试验过程中利用高速摄影仪捕捉爆破过程中裂纹
产生、扩展过程,相机设置在离模型 2 m 处,以 10 000 s 的采样频率和 682×764 的分辨率进行捕捉。同时,
−1
利用时序控制系统精确实现各炮孔间的延期时间,整个试验系统如图 2(b) 所示。将炮孔布置于模型顶部
中心位置,炮孔布局如图 2(c) 所示,所有炮孔分 3 段起爆,段间延期时间为 10 ms。炮孔和空孔均深 8 cm,
炮孔直径为 4 mm,空孔直径为 8 mm。DDNP 作为试验用炸药,采用连续耦合装药,单孔装药量为 70 mg,
装药高度为 7 mm,填塞高度为 20 mm,采用正向起爆方式,装药结构见图 2(c),实际装药效果见图 2(d)。
20 cm
Oil sand blockage Blasting model
High-speed
photography
8 cm Excitation wire acquisition system
20 cm
20 cm Explosive Sequential
Fixtures detonation
device
Blasting medium
High-speed photography
control system
(a) Model schematic diagram and charge (b) PMMA model blasting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gun hole
09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