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10期
P. 117
2052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10 月
ORB-SLAM3 中的角点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对比 次左右。特征点检测结果见图 3,从定性对比结
实验。定性对比实验中图像特征点数量设置为 果中不难看出,本文构建的自适应角点特征检测算
1 000,角点特征检测最低阈值为 9,图像金字塔层 法 相 比 ORB-SLAM3 算 法 中 的 角 点 特 征 提 取 结
数设置为 8 层。实验中常规纹理下算法提取仅需 果,在室内低/弱纹理、常规纹理以及光照不足的图
循环迭代 3 次左右,低纹理场景下需循环迭代 10 像上呈现相对较好且稳健的角点特征提取结果。
图 3 不同场景下两种角点特征提取算法定性对比结果
Fig. 3 Qualitativ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wo Corner Features Extraction Algorithms in Several Scenarios
图 4 展 示 了 本 文 自 适 应 角 点 特 征 提 取 和 多,并借助 Kd-tree 实现了特征点在图像中的均匀
ORB-SLAM3 的角点特征提取结果的特征匹配 分布。相比 ORB-SLAM3,更丰富的特征点有助
阶段的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这两种方法都基于 于提高潜在匹配对的数量。根据图 4 中的实验对
角点特征描述子完成匹配。从特征点数量和整 比结果,基于自适应角点特征算法的匹配结果比
体 分 布 来 看 ,本 文 方 法 提 取 的 角 点 特 征 数 量 更 ORB-SLAM3 中的角点特征匹配结果能得到更
图 4 两种角点特征提取算法匹配结果定性对比
Fig. 4 Qualitative Comparison Matching Results of Two Corner Feature Extraction Algorith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