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水产学报》2025年第8期
P. 51
2025, 49(8): 089405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DOI: 10.11964/jfc.20220513510
水体中低浓度溴氰菊酯慢性胁迫对中华绒螯
蟹肠道组织及微生物群的影响
1
1
石今朝 , 陶贤继 1,2,3* , 姜晓东 , 成永旭 1,2,3 , 吴旭干 1,2,3* 第一作者:石今朝,从事甲壳动物营
养与毒理研究,E-mail:2868084237@
1.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2. 上海
qq.com
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3.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
摘要:
【目的】探究“安全浓度(经验计算值 0.19 μg/L)”下溴氰菊酯对中华
绒螯蟹肠道健康的慢性胁迫风险。
【方法】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数据计算出理论安全浓度为 0.19 μg/L,
然后用 4 个浓度 (0、0.024、0.095 和 0.380 μg/L) 对中华绒螯蟹幼蟹 (体重 通信作者:陶贤继,从事水产动物生
理机制研究,E-mail:xjtao@shou.edu.
约 11 g) 进行 30 d 慢性暴露实验。在 0 和 30 d,各个平行组均采样 cn;
2 只,然后利用切片技术检查后肠组织的损伤等状况,同时提取、扩增 吴旭干,从事从事甲壳动物营养生理
和遗传育种研究,E-mail:xgwu@shou.
肠道微生物的 DNA、构建文库、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群落构成的变化。 edu.cn
【结果】①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低剂量溴氰菊酯长期作用中华绒螯蟹
肠道后端,会破坏中华绒螯蟹的肠道组织结构,且随浓度增加肠道结
构崩塌越明显。0.380 μg/L 组的肠道黏膜层上皮细胞崩解,与黏膜下
层分离,角质层大范围与黏膜层分离,肠腺聚集或消失,肠绒毛失去
完整形态;0.095 μg/L 组的肠道黏膜层部分区域脱落,部分黏膜层上
皮细胞缺失,部分肠腺病态聚集;0.024 μg/L 组与对照组(0 μg/L)的
肠道组织没有明显变化。②水体溴氰菊酯慢性胁迫打破幼蟹肠道微生
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物群落平衡,Ace 指数和 Chao1 指数随着溴氰菊酯浓度升高而降低, (CARS-48);外交部亚洲合作基 金
(125A0607);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
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微生物中原有微生物种类生态多样性降低。③在 帅”项目(JBGS[2021]127);上海市水产
门水平分析,水体溴氰菊酯降低有益菌数量,增加致病菌门细菌数量。 动物良种创制与绿色养殖协同创新中
心项目 (2021 科技 02-12)
0.380 μg/L 组肠道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95 μg/L 组
收稿日期:2022-05-26
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95 和 0.380 μg/L 组的软壁菌 修回日期:2024-03-15
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0.024、0.095 和 0.380 μg/L 组的厚壁菌门
文章编号:
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④在属水平上分析,暴露于溴氰菊酯组的 1000-0615(2025)08-089405-11
中图分类号:X 503.225;S 948
肠道致病菌群有不动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沃尔巴克氏菌属,其相对丰 文献标志码:A
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380 μg/L 组肠道甚至检出 4 个致病菌群属,即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金黄杆菌属和黄杆菌属。
© 《水产学报》编辑部(CC BY-NC-ND 4.0)
【结论】水体低浓度溴氰菊酯浸泡慢性胁迫,损伤了中华绒螯蟹幼蟹 Copyright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的肠道组织结构、降低了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群、增加了有害菌丰富度 Fisheries of China (CC BY-NC-ND 4.0)
等。因此,常用安全浓度公式计算的水体中溴氰菊酯安全浓度对幼蟹
并不安全。提示渔业生产中采用的安全浓度需更加谨慎。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溴氰菊酯;肠道健康;安全浓度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