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96

涂纹,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615

              及参考以往的研究结果             [23-26] ,将虾蟹的行为划          惕行为显著高于        10 g  虾蟹  (P<0.05)。相比于   25 g
              分为以下      5  种,即靠近、接触、警惕试探、攻                     虾蟹,10 g    虾蟹更多的是靠近、触碰,且白天
              击、打斗行为。①“靠近”为虾和蟹任一方向对                            初始相遇时,10 g       虾蟹靠近行为显著高于             25 g
              方靠近或追逐,并未接触就退却、横向移动或                             虾蟹  (P<0.05),其余条件下不显著           (图  1)。

              静止,此记为        1  次靠近;②“接触”为虾、蟹身                  2.2    不同规格虾蟹混养的行为学观察
              体的任何部位相互触碰,没有攻击行为,随后
                                                                   通过分析混养虾蟹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发
              立即分开或静止不动,记为               1  次接触;③“警惕
                                                               现,当虾的规格相同,蟹的规格越大时,二者
              试探”为虾举起大螯威慑对方,或举起大螯保持
                                                               发生攻击、打斗等行为的次数越多。在白天初
              警惕,虾靠近对手去试探,并未主动攻击或应
                                                               始相遇和夜晚相遇时,10 g            虾与   10 g  蟹的打斗
              战;蟹举大螯警惕,蟹靠近、上前试探、用步
                                                               次数显著高于        10 g  虾与  5 g  蟹的打斗次数      (P<
              足挑衅,并未使用大螯进行攻击;④“攻击”为
                                                               0.05),其余组别差异不显著。然而,在夜晚时,
              虾或蟹单方面使用大螯/附肢攻击对方,造成另
                                                               10 g  虾与  5 g  蟹发生靠近行为的次数显著高于
              一方退却或另一方并未激烈回应;⑤“打斗”为
                                                               10 g  虾与  10 g  蟹  (P<0.05) (图  2)。当蟹的规格相
              二者不断用大螯或附肢攻击,试图掀翻对方,
                                                               同时,虾的规格变化,对于二者的攻击、打斗
              夹断对方的附肢,若           5 s 内未继续打斗且距离          3
                                                               等行为无显著影响         (P>0.05) (图  3)。
              个身位时,算作         1  次打斗结束。在进行统计观
              察时发现,打斗行为可能是直接发生,也可能                             2.3    光照与饥饿对混养虾蟹打斗行为的影响
              是由接触、警惕等行为升级为打斗,若打斗行                                 白天与夜晚条件下各规格虾蟹打斗情况如
              为是升级而成,则此打斗前的接触、警惕等均                             图  4  所示,白天初始相遇时的打斗次数均高于
              不计数,而是将此系列动作均记作                    1  次打斗。       夜晚相遇,但差异不显著              (P>0.05)。在对饥饿
              根据所拍摄的视频,分别统计各个行为发生的                             48 h  的虾蟹复投配合饲料后,各组混养规格虾
              次数,同时记录每次发起靠近、警惕、攻击行                             蟹打斗次数均低于饥饿            48 h  时,但无显著差异
                                           [26]
              为的主动方,为降低观察差异 ,所有视频分                             (P>0.05) (图  5)。

              析均由实验者独自完成。
                                                               2.4    相同规格虾蟹在不同混养密度下的行为学

              1.4    数据分析                                      观察
                   使用   SPSS 19.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随着克氏原螯虾密度的增加,虾蟹之间发

              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                         生接触、警惕、攻击行为的次数均呈现递增趋
              SD)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不同混养规格              势,且密度      1∶8  组的接触、警惕、攻击行为显
              以及不同性别虾蟹的打斗结果进行分析,对于                             著高于其他      3  个密度   (P<0.05),而靠近、打斗
              不同混养密度下虾蟹的打斗情况以及乳酸水平                             行为发生的次数随着密度的升高则呈现先升高
              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进        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密度             1∶4  组的靠近、打斗
              行分析,用       Levene 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方差齐性                  次 数 高 于 其 他    3  个 密 度 , 但 均 无 显 著 差 异
              检验,当不满足齐性方差时对数据进行反正弦                             (P>0.05) (图  6)。
              或平方根处理。使用           Duncan  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分析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与螯足肌肉中的乳
              取  P<0.05  为差异显著。使用      GraphPad Prism (v.8.0.  酸含量发现,随着克氏原螯虾密度的增加,中
              2.263) 软件绘制相关柱状图。                                华绒螯蟹血淋巴中乳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中华绒螯蟹螯足肌
              2    结果                                          肉中的乳酸含量虽呈现与血淋巴乳酸含量相同
                                                               的趋势,但在密度         1∶4  时其含量达到峰值,且

              2.1    相同规格虾蟹混养的行为学观察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图  7)。
                   等规格条件下       25 g  虾蟹攻击和打斗行为的                   将打斗视频按        30 min  为界线划分为前后         2
              次数均高于       10 g  虾蟹,但无显著差异         (P>0.05)。    个阶段时,结果表明各混养密度下,前                     30 min
              白天初始相遇以及饥饿状态下,25 g                  虾蟹的警         打斗行为发生的次数均高于后                  30 min,密度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3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